昱晶砸6.9億 加碼矽晶圓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11.12.13 
太陽能景氣最快明年上半年回溫,業者摩拳擦掌等商機,昱晶(3514)計劃擴大垂直整合優勢,預計新增6.92億元加碼投資太陽能矽晶圓廠昱成;益通則規劃辦理20億至25億元銀行聯貸,準備充實銀彈搶商機。

昱晶看好明年第一季產業景氣觸底,現階段產能利用率維持九成以上,為確保後續料源優勢無虞,董事會決議在6.92億元額度內,加碼旗下轉投資太陽能矽晶圓廠昱成的持股比例。

昱晶指出,這次加碼投資昱成,主要為提升供應鏈整合效益及取得實質經營權,達到財務及營運綜效,並強化未來市場競爭力,昱晶將透過向昱成全體股東依同一價格按比例購買方式,增加對昱成的持股。

昱晶今年前三季稅後淨損2.6億元、每股淨損0.77元,相較同業動輒虧損半個股本,表現突出。

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誓言,要讓昱晶成為同業當中,「景氣好時賺最多、景氣差時虧最少的廠商」。昱晶昨天股價收平盤29元。

益通在先前獲得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相關資金入股之後,積極進行體質調整,董事會通過發動新一波募資計畫,預計透過銀行聯貸方式,取得20億至25億元資金。

益通表示,這次籌資主要為充實營運資金、償還借款,規劃受限期限為三至五年。益通也是繼綠能先前董事會通過辦理5,000萬股現金增資之後,又一家發動大型募資案的本土太陽能廠。

先前市場傳出,益通有意加入投資昱晶旗下昱成,益通與昱晶都表示「純屬誤傳」。昱成未來仍以昱晶等大股東為主要持股者,益通並未加入。益通昨天漲0.5元、收12.15元。

大陸多晶矽協會:應對美、韓產品徵反傾銷稅 2011-12-13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由於環境惡化,大陸多晶矽企業已減產或停產,產業形勢不樂觀。大陸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在一場座談會中提出,應對美、韓等多晶矽出口國家徵收反傾銷關稅。

針對大陸多晶矽企業大規模減產現象,矽業分會會長趙家生提出5大措施,包括對新建擴建產能嚴格執行准入條件;對美國、韓國等多晶矽出口國家徵收反傾銷關稅;當市場價低於25美元/千克時由國家收儲高品質產品;並建議大陸國家率領地方啟動特別太陽能光電發電計劃;以及在產業低迷時期擴大裝機5GW以及推進居民用電階梯電價。

根據與會的多晶矽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韓國對大陸多晶矽出口量大幅增加,下半年增幅更為明顯。為搶佔大陸市佔率,韓國多晶矽製造商OCI甚至不惜低於成本價對大陸進行大量傾銷,嚴重損害大陸企業利益。認為大陸政府應採取反制措施,透過徵收反傾銷稅等方式,來減少海外低價多晶矽對大陸市場的衝擊。

對於美國採取「雙反」調查,大陸最大的多晶矽生產商江蘇中能矽業副總經理呂錦指出,比起美國,大陸企業更應該提起反傾銷訴訟,因為大陸多晶矽企業已經大規模停產。

由於全球太陽能行業受到重創,多晶矽價格自5月開始持續下跌。截至11月底,多晶矽價格已跌至21萬-23萬元/噸(人民幣,下同),較5月均價下跌70%。也使大陸進口量增加,1-10月,大陸多晶矽進口量5萬3109噸,月均進口量達5679噸。

扶植太陽能產業 經部擬海外蓋廠 2011-12-13 01:20 中國時報 【王莫昀/台北報導】

    為扶植太陽能業者,經濟部擬參與國際標案,協助太陽能光電製造業者在海外設立太陽光電廠,評估搶進地點包括中東、東歐、東南亞與歐美等地區,官員指出,目前太陽能光電業者包括茂迪、昱晶與中美晶等,都已表達高度興趣。

    經濟部官員表示,太陽能光電製造業者多沒有電廠實際操作經驗,為此,正研究納入台電,協助台灣業者在國內取得實績,以利在國外搶標。

    全球景氣不佳,業界削價競爭,導致太陽光電產業獲利下降,不過,官員認為,太陽光電業者不需要政府擔心,但必須政府協助找到出海口,經濟部正研擬方案,希望協助太陽光電製造業者到海外蓋太陽光電廠,讓過剩的產能有出海口。

    經濟部官員表示,未來可透過駐外單位尋找適合爭取的國際標,在考慮台灣太陽能電池業者幾乎都是中小企業,沒有經營電廠經驗下,除了考慮由台電出面協助,也可以透過與國外大廠合作設置電廠。

    台灣太陽能電廠與國外業者合作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自行生產太陽能電池,特別是太陽能電池占電廠成本4成,有助於大幅降低電廠運作成本。

發展太陽能 美能源部致力降低安裝成本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3 】林凱文

外電報導,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早前發表的SunShot太陽能計畫仍在進行,其中降低在住宅及小型商店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成本,更是該部目前最重要目標之一。美國能源部為此提出的屋頂太陽能系統挑戰計畫已告一段落,未來將進入實行階段,成效如何,將決定該國是否能順利由小到大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

美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所提出的SunShot計畫的主要目標,為在2020年左右將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費用減少約75%,藉此提升太陽能作為主要能源來源的競爭力,同時令其成為人人均可以簡單取得的能源。

根據美國能源部估計,目前約有4~5成的屋頂系統(roof top)維持及運作費用來自如申請許可、融資、連接上網等行政費用,其中的繁文縟節,更是正在扼殺太陽能產業。數據顯示,響應綠色環保能源的民眾反而需要支付平均每千瓦時18美分的代價,遠較一般電力來源為高,嚴重影響人們採用太陽能發電的意願。

因此,早在2011年6月美能源部便舉辦屋頂太陽能面板系統挑戰,並提供1,250萬美元獎金給各區隊伍,以鼓勵其針對太陽能發電的行政費用提出簡化方案,參賽隊伍各自代表一行政區域,且人口不得小於50萬人。

參加隊伍成員通常為當地公共事業或是政府機關的代表,為財經、法律及太陽能產業等領域的專家。在比賽要求的企畫書中,各隊伍必須點出地方性的問題、可能對採用太陽能造成妨害的法令及其解決之道。依據能源部對其提議的評價,獲選的企畫將可得到26萬~75萬美元的獎金以完成計畫。

在12月,朱棣文宣布在參加的47的隊伍中,有22組獲得勝利。其中,來自佛羅里達州Broward郡的隊伍,便是該州電力公司Florida Power & Light,及其他14個城市所推派的隊伍,代表人口約92.5萬人。

根據SunShot計畫的網站,Broward郡隊伍預計將獲得的64.6萬美元用於廢除地方妨礙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法令,宣導社區團體在州法下對於安裝太陽能的義務,及將申請安裝及連接上網等過程設計成線上平台以加速審核並減少相關成本。

SunShot計畫主持人Ramamoorthy Ramesh表示,儘管屋頂太陽能系統挑戰為競賽性質,然能源部仍是希望各隊伍能夠合作並分享情報。

在參賽之初,各區域隊伍被要求提出當時所屬區域中所初估的太陽能系統安裝成本,並在開始實行的1年後回報其計畫的進度及成果。根據各隊伍所提出的資料,美能源部表示將打造出最佳實用手冊,並將其公開分享,以利各界參考。

美能源部計劃透過屋頂太陽能系統挑戰在2020年將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時6美分,抑或是其他不需要補助的價格。而如一切照計畫順利發展,則估計美國在2030年將有15~18%電力來自太陽能發電。

Ramesh表示,儘管太陽能面板及其他相關硬體的價格往往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然行政成本也同樣不容小覷,該成本的降低將可有效提高太陽能發電的普及率,並進一步達到降低硬體成本的效果。

伊犁擬建600MW沙漠光伏電站 (PV-Tech訊)

12月11日,江蘇振發太陽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振發)與伊犁州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政府簽訂了伊犁圖開光伏產業園合作協定。江蘇振發擬投資100億元,在圖開沙漠劃定區域開發600MW光伏電站和設施農業,並建設光伏研究中心和配套設施。

據悉,該專案分5年開發,一期專案計畫于2012年5月底前啟動建設100MW光伏電站,並計畫于當年完成並網發電,全部專案擬于2017年12月31日前建成並投產運行。

江蘇振發從事太陽能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並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可再生能源所合作組建了太陽能應用產業聯合體,在太陽能電力應用方面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

圖開光伏產業園的建設,把光伏技術應用於伊犁州沙漠地區,並與設施農業結合起來。專案建成後,將成為自治州綠色環保的沙漠示範電站,同時,對江蘇振發拓展光伏電站市場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日立造船揮軍太陽能電池事業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3 】賴逸安

日本設備大廠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宣布揮軍太陽能電池事業,自2012年4月起,將推出可經由日光燈等室內照明設備達到發電效果的小型太陽能電池。

據悉,日立造船研發的小型太陽能電池是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與設立在橫濱的太陽能研發機構Peccell Technologies合作。日立造船雖經營太陽能電池用的薄膜製造裝置相關業務,但揮軍太陽能電池事業仍是頭一遭。

日立造船計劃推出的太陽能電池產品構造與眾不同,在2層塑膠製薄膜中設置可吸收陽光的特殊色素層,一經光照射,內部色素就會引起反應發電。該電池產品特徵在於,即使沒有陽光,也可經由室內照明設備的低亮度達成發電效果,且產品本身相當輕薄,厚度僅約0.5mm,並可以彎曲。在35cm x 32cm的大小測試時,功率最高可達1.5瓦。

日立造船預計2012年4月開始試產,價格約10萬日圓(約1,287美元),目標2016年技術實用化,日後有望作為行動裝置或遙控器等小型電子機器的輔助電源。

日立造船以前歸屬於日本電機大廠日立(Hitachi)集團旗下,但第2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財閥解體,已脫離日立集團。但日立造船與日立集團並非全無關聯,截止2009年3月止,日立集團仍是日立造船排名第9的股東。

美歐前後打響反傾銷警訊 大陸太陽能業者皺眉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2 】 黃女瑛

繼美國針對大陸太陽能業者進行反傾銷、反補助的「雙反案」後,由於美國雙反案已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認定符合損害之嫌得以繼續調查,近期在美國主導的SolarWorld趁勝追擊,回頭在歐洲醞釀對大陸進行反傾銷控訴,讓為美國雙反案已經焦頭爛額的大陸業者可能再面對新一波的挑戰。

外電指出,SolarWorld證實已在歐洲開始縕釀對大陸業者進行反傾銷的控訴作業,因SolarWorld在歐盟產業的太陽能產品產能只佔總產量20%,未達歐盟規定的50%門檻,所以,SolarWorld正積極尋求歐洲同業共同在申請書簽字連署。據了解,大陸商務部引用該外電來提醒相關境內業者,凸顯大陸當局的重視。

太陽能業者表示,在美國相關業者初控訴大陸業者的「雙反案」中,多數業者認為歐洲短期內應該無暇跟進,主要即歐債問題及歐洲太陽能多晶矽及設備相較美國更依賴大陸市場的進口,反傾銷案開打,對歐洲及大陸市場均是弊大於利。但是在美國ITC初判成行後,在美國主導控訴的SolarWorld反而趁勝追擊,且市場已傳出SolarWorld該舉頗獲得同業支持。

大陸業者面對美國雙反案已經焦頭爛額,積極模擬各類可行方案因應,若歐洲市場順利跟進,恐怕壓力更大,尤其歐洲一直到2011年仍居全球第1大市場,雖然未來比重可能隨著補貼而下降,但市場補助運作成熟十分具代表性,大陸業者若同時間面對歐美2個雙反,恐怕會吃不消。

太陽能業者認為,與美國雙反案一樣,仍需依最終是否成案及判決罰責輕重等來判決影響性,歐洲的反傾銷案仍在醞釀中,是否有機會成行仍需觀察。

不過,太陽能業者指出,若大陸在歐洲市場也遭到限制,過往台灣電池與歐洲模組廠的合作關係有機會再被強化,這有助於台系電池廠出海口的構建,特別是先前一般認為若美國雙反成立,大陸廠在美國市場耕耘辛苦度提升,恐將迫使大陸廠更積極搶食其它區地盤,但若主力的歐洲也出現對大陸廠的反傾銷案,非大陸系的太陽能廠可發揮的空間將更大。

大陸垂直整合廠包括尚德、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晶澳等在歐洲市場布局多時,已有相當影響力,也因為價格具競爭力,近年來市佔率快速拉升,讓諸多歐系太陽能廠不支倒地,所以,歐系廠對大陸廠低價競爭的撻伐其實有相當歷史,但過往多數呼籲政府運作反傾銷均未果。

美國太陽能補貼何以落入華爾街腰包 T.J. RODGERS 2011年 12月 12日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在最近上映的影片《商海通牒》(Margin Call)的結尾﹐投行董事長坐在自己的高管餐廳中﹐一邊俯瞰哈德遜河上的落日﹐一邊享用牛排和價格不菲的波爾多葡萄酒﹐而影片中虛構的這家投行正是引發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災難的罪魁禍首。他有什麼理由不享受呢?他剛剛度過了一個忙碌的交易日﹐拋售了這家投行全部的“有毒貸款”投資組合﹐為股東避免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在給提前了僅僅幾小時預測到崩盤的那位絕頂聰明的分析師發獎金前﹐這位董事長想﹐趁著這一團糟的亂局可以大賺一筆。

不管市場是上升還是下跌﹐華爾街都知道怎麼才能賺到錢。《商海通牒》可能會讓“佔領華爾街”抗議者更加怒不可遏﹐但在構建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一事上﹐華爾街只是為更多的不是那麼合資格的買房者獲得住房貸款提供了便利﹐而這正是克林頓(Bill Clinton)以來的歷任總統所強烈要求的。這之後﹐銀行家們所做的事也正合了股東的心意:將這些高風險貸款打包成債券﹐然後賣出去鎖定利潤﹐並將風險丟回給聯邦政府﹐正所謂物歸原主嘛。

我並不是要爭論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所涉及的道德問題﹐而是希望將“始料不及的後果”定律延伸升級為“用錯了地方的補貼”定律:每次華盛頓向市場提供補貼從而對市場造成干擾時﹐華爾街都會想方設法將大部分錢裝入自己的腰包﹐而原本應該獲得補貼的人卻在由此造成的市場動盪中深受其害。

抵押貸款支持債券最近的崩盤幾乎是上世紀80年代儲貸機構崩盤的再現。當時﹐華盛頓為儲貸業提供保險﹐但沒有對高風險貸款設置限制。泡沫破裂後﹐華盛頓向華爾街支付了保險金﹐而買房者卻在地獄般的樓市中損失慘重。華爾街知道如何控制風險﹐而聯邦政府和消費者卻不知道。

想想目前30%的聯邦太陽能補貼吧。一個含有60個太陽能板的家庭太陽能系統大約能發電15千瓦﹐足夠加州一個典型高電耗家庭的使用﹐而這樣一個家庭每年的電費為6,000美元。家庭太陽能系統約花費9萬美元﹐在實施了30%的聯邦所得稅減稅後﹐花費降到6.3萬美元。這樣算來﹐成本回收期約為10年﹐於是這位房主在20年質保期內剩餘的10年里享受免費用電的待遇﹐這可是非常劃算的買賣。

但如果2.7萬美元的減稅額、加速折舊省下的稅錢﹐以及回收期之後的大部分高額利潤流入“對減稅有興趣的”華爾街公司的口袋﹐而不是房主的口袋﹐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實際上﹐眼下大部分安裝了新太陽能系統的家庭都面臨著這一問題。

華盛頓和消費者在投資方面的短視是出了名的。華盛頓的思路不出兩年一次的選舉週期。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某個方案可以零首付﹐哪怕在財務上並不劃算﹐他們通常也會選擇這個方案。當前推銷家用太陽能融資最成功的說法是這樣的:為什麼要花很多錢呢?其實你可以免費安裝太陽能系統、馬上降低電費!多數業主覺得這個提議很有說服力。他們忽略了一個隱秘條款:你必須把減稅和折舊留給我們﹐然後簽一份長期合同﹐從我們這裡以略低於市場的價格買電。

今天﹐多數新的家用太陽能系統都是由專門的“有限責任公司”採購的。這些公司由華爾街公司建立﹐專門採購家用太陽能系統﹐然後以類似手機套餐的合同向業主賣電。業主並不在意放棄稅收優惠﹐只要這個“免費”系統降低了自家的電費就行。

但是﹐當太陽能系統的成本全部收回、“有限責任公司”的每月利潤猛增至電費的100%之後﹐這些公司從業主那裡收取的太陽能電價仍然只是略低於市場價格。這個時候﹐利潤真正開始進入“有限責任公司”腰包。由於“有限責任公司”面臨的風險隨著太陽能系統老化而增加﹐很多銀行在這些公司20年壽命還沒有到的時候就把它們賣出去﹐從而卸去風險﹐把很大一部分長期利潤納入囊中。這種或許或以稱之為“太陽能支持證券”的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大。華爾街懂得資金的時間價值﹐而聯邦政府和消費者不懂。

SolarCity Corp.是美國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最大企業之一﹐它用的就是“有限責任公司”的策略﹐目前所購的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來自中國低價供應商英利集團(Yingli)。因此﹐當奧巴馬總統說我們必須補貼本國太陽能產業﹐以保持對中國人的競爭力時﹐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補貼了華爾街﹐讓它創辦雇員更少的企業﹐而這些企業購買並在美國安裝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華爾街和消費者都知道自由市場是沒有國界的﹐但華盛頓不知道。

就在上個星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還認定中國太陽能產業在美國“傾銷”太陽能電池板。英利等公司可能會被課以關稅。那麼我就在這裡指點迷津﹐讓你明白奧巴馬政府荒謬的太陽能政策是怎麼回事:華盛頓為華爾街提供稅收減免﹐以資助從中國人那裡購買太陽能電池板的“有限責任公司”﹐從而“扶助”美國的太陽能產業﹔同時﹐國際貿易委員會威脅要對這些太陽能電池板課以關稅﹐而這樣就會抬高美國業主購買太陽能的價格。簡而言之﹐華爾街賺錢﹐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太陽能價格。

我們不應再反過來指責華爾街“貪婪”﹐而應該把華盛頓看作是一次又一次市場崩盤中的破壞性力量。和劣質經濟政策的全面影響比起來﹐作為“誤入歧途定律”代言人的Solyndra幾乎不值一提。

作者為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Cypress Semiconductor)創始人、總裁兼CEO。

中國扶持太陽能企業的惡果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體債務失控﹐流動性狀況令人擔憂﹐定價-需求環境非常惡劣──有人因此想起Solyndra的困境了嗎?(譯注:Solyndra是美國一家太陽能電池公司﹐曾接受政府補貼﹐但後來申請破產。)

事實上﹐這是近期一些分析師報告對中國太陽能公司的描繪。中國很多太陽能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而兩年前﹐這些債務似乎還給它們幫了很大的忙。

富國銀行分析師說﹐尚德的命運將系於中國銀行業的慷慨。圖為尚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施正榮。就是現在﹐在美國重新評估針對新能源的聯邦貸款和其他補貼計劃之際﹐一些議員還在以中國政府對其國內新能源產業的強力支持為理由﹐要求美國提供與之相當的扶持。

事實上﹐正是由於過去三年很容易拿到低息貸款等原因﹐中國太陽能企業逐步提高產能﹐很快奪取了歐美生產商的市場份額。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數據﹐僅2010年﹐國家開發銀行就拿出350億美元的低息信貸供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使用。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11月中旬向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作證時曾引用這一數字。

但是﹐廉價、大量生產太陽能電池板導致了慘烈的價格競爭﹐現在反過來又開始打擊同樣這批領先市場的中國大型製造商。這恐怕是寬鬆融資渠道帶來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

投行Think Equity的分析師在報告里寫道﹐考慮到利潤率受到壓制﹐我們對整個太陽能製造業的債務水平仍然感到擔心﹔在淨債上升、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很難想象絕對毛利的增長足以抵消現有的運營成本和利息。

比如﹐世界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市值4.7億美元﹐債務卻有24億美元。富國銀行(Wells Fargo)分析師11月下旬致客戶報告說﹐更長遠地看﹐尚德的債務似乎是不可控的﹔我們認為﹐在基本面回歸之前﹐這家公司的命運將系於中國銀行業的慷慨程度。

3月份《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個論壇上﹐尚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施正榮被問到他對美國有何建議。他暗示官僚主義常常礙手礙腳。施正榮說﹐我有時候覺得美國可能是太民主了。(他不是專指太陽能行業或銀行貸款政策。)正如富國銀行分析師所言﹐施正榮所說的不同制度﹐或許是中國國有銀行繼續支持尚德和其他公司的原因之一。

另一家中國太陽能企業賽維LDK(LDK Sola)曾因獲得89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引起美國同行的嫉妒。但這筆巨額信貸額度好像並沒有讓它成為一家領先市場的公司。

富國銀行11月15日致信客戶解釋為什麼要放棄研究賽維股價﹐分析師杜賓斯基(Sam Dubinsky)在信中說﹐我們預計﹐由於太陽能市場十分低迷﹐且鑒於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很差(主要由短期債務構成)﹐它的流動性風險將會增加﹔在我們看來﹐賽維能否維持運營將取決於中國銀行業是否有耐心繼續發放短期信貸﹔還清債務的可能性看起來不大。

Yuliya Chernova

德班會議圓滿落幕 大陸、印度肩負減排重任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3 】梁嘉桓

於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FCCC)中於在12月11日落幕,在會中除了延長了「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同時也通過了由歐盟所支持的路線圖,從新的減排規定中可以看出,未來全球的減排重任將會落在亞洲新興國家,如大陸及印度身上。

在會後除了將京都議定書延長5年,並定於2013年開始實施之外,在歐盟所支持的路線圖中還規定,要從2015年開始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實施較為嚴格的標準,並且將京都議定書中,此前僅就已開發國家減排標準的規範,一體適用到刊發中國家,並明定各國的減排比例。

這也就是說,原本不受京都議定書規範的大陸及印度,在延長後的京都議定書中,也要受到規範。

然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此前一直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很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也不會加入京都議定書,特別是如果2012大選是由共和黨勝出的話。

同時,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在會談前就曾明確提出不加入京都議定書第2承諾期。相較之下,大陸為了要降低碳排放,已經做了不少的努力。

對此,與會的歐盟執委會氣候總署署長Jos Delbeke表示,在過去幾天的談判中,歐盟對於東方的重視是高於西方。國際能源署的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則表示,到了2015年後大陸人均的碳排放量,將會高於歐盟。

這也意味著,隨著大陸碳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對於未來全球的氣候變遷當中,大陸應該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節能減碳上面。

根據參加德班氣候會議的大陸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在2005~2010年間,大陸單位GDP能耗下降19.1%,節能6.3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億噸。

同時,大陸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到201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降低1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達到11.4%,以及增加森林蓄積量6億立方公尺、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1.66%的約束性指標,並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

然而,雖然大陸在節能減碳上有諸多努力,但根據世界資源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氣候及能源計畫負責人Jennifer Morgan表示,由於大陸在節能減碳方面仍在學習階段,因此大陸對於將減排目標受到國際規範感到緊張,同時也沒有信心能夠達標。

台積18吋廠 中科撥地力挺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簡永祥、謝佳雯/台中、台北報導】 2011.12.13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對抗三星,獲政府「力挺」,中部科學園區將再增撥50公頃土地,作為台積電興建全球最新的18吋晶圓廠用地,最快2015年量產。
台積電中科晶圓15廠基地面積18.4公頃,規劃興建一座12吋晶圓旗艦廠,總投資額逾3,000億元。業界評估,中科若再劃撥50公頃土地給台積電,新廠投資金額可望超過8,000億元,中科也將超越竹科,成為台積電18吋晶圓的生產基地。

台積電昨(12)日指出,最快2015年至2016年著手興建18吋晶圓廠。台積電在台灣共有新竹、台中、台南三地設有晶圓廠,當18吋晶圓成為主流時,將會在這三地興建18吋廠,不會僅限於台中。

業界指出,台積電18吋晶圓廠規劃在2015言之後才會啟動,主要考量18吋晶圓相關供應鏈仍未成熟。由於一片18吋晶圓產出的晶片數是12吋的兩倍以上,一旦台積電邁入18吋晶圓生產,有助提高晶圓製造成本優勢。

據了解,中科為台積電保留的50公頃18吋晶圓廠建地,位於中科台中園區附近,約為目前台積電中科晶圓15廠的三倍大,可供台積電興建至少一座超大型12吋晶圓廠,以及一座超大型18吋晶圓旗艦廠。

中科管理局將配合台積電規劃時程,明年啟動土地徵收與地上物遷建作業,預計2013年底前可以交地。

市場認為,台積電積極拉近與蘋果合作關係,尤其能否拿下蘋果A6訂單,預計明年第一季以後就會明朗化,台積電加快18吋晶圓製程開發的腳步,藉此降低生產成本,仍是大勢所趨。據了解,台積電規劃在竹科晶圓12廠,先建置一條18吋晶圓試產線,採用20奈米製程,時程約在2014至2015年間;中科首座18吋晶圓廠,量產時程預定在2015至2016年間,初期先採用20奈米製程,然後再進入14奈米製程。

18吋晶圓產業未到位 效益要等等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1.12.13 
一片18吋(450mm)晶圓產出的晶片數是12吋(300mm)的兩倍以上,當18吋廠的時代來臨時,將有助提高廠商的製造優勢;不過,18吋廠投入成本相對較高,加上產業鏈尚未就緒,發揮效益仍需一段時間。

2008年5月時,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英特爾、韓廠三星和台廠台積電曾宣布,將聯手推動半導體產業進入18吋晶圓世代,預計2012年開始試產。

2012年即將來臨,僅英特爾在去年證實於美國奧勒岡州興建新建、代號為D1X的研發晶圓廠將會支援18吋技術,且規畫在2013年開始運作,代表各廠的18吋廠仍處於僅聞樓梯響的階段,試產計畫將要延後。

依過去經驗,半導體晶圓面積大約每十年推進一個尺寸,像是第一座8吋(200mm)晶圓廠於1991年投入量產,12吋晶圓於2001年接棒,因此2012年被視為18吋廠的時間點。

雖然晶圓尺寸愈大,愈能降低晶片製造成本,但推升晶圓尺寸所需的技術和複雜度高,需要設備、元件等產業鏈的搭配,建廠成本亦會大幅增加,具備一定難度。

德意志:台積電明年3月起產用率提升 維持買進評等和目標價 2011/12/12 鉅亨網 記者陳俐妏 台北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 11月營收358.59億元,月減4.7%。德意志證券出具報告表示,台積電第4季表現可望微幅優於財測預期,但由於IDM場保守看待終端需求,可能會進一步縮減訂單,因此預估明年2月產能利用率落底,第2季後就可有效提升,因此維持買進評等和目標價90元。

德意志證券指出,台積電11月營收優於德意志先前預期,預估第4季業績表現也可望些幅優於原先財測。但由於IDM廠度對於終端需求仍是保守看待,加以智慧型手機業務庫存的問題,產能利用率在明年2月將落底約為75-77%,3月可回溫79-81%,明年第2季就可望提升至85-87%,因此預估明年第1季營收將季減8%。但隨著庫存回補,28奈米整合,明年第2季後基本面就可以改善。

德意志證券認為,台積電股價表現在2012年仍可優於大盤,台積電在40奈米、28奈米技術具有領先地位,獲利結構上也持續改善,預估2012年本益比將達3.2倍,因此維持買進評等和目標價90元。

力晶紓困案,銀行團祭3條件 2011/12/13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據透露,力晶 (5346) 債權銀行團之首華銀日前已發出紓困決議給各家債權銀行,為爭取各銀行經營高層與董事會對於展延力晶本金一年紓困措施的認同,銀行團繼要求力晶提前還款18.5億元到期本金,還祭出三大財務監控條件,力晶100%持股的7家投資公司,也將會納入監控範疇。

力晶銀行團也作成決議,除了力晶的獨立董事,其他董監事在紓困期間均不可支領董監酬勞,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也不能支領薪資。

多家債權銀行團成員已陸續接到華銀寄發的決議內容,銀行團訂定的三大財務監控條件包括:力晶必須在最大債權銀行華南銀行設立大額資金監控專戶,並由安侯事務所出任資金及財務監控人。

第二是力晶若處分旗下投資,不論長短期投資,處分所得價金必須存入該監控專戶,帳面價值只要超過1億元,除非有公開市價,否則都必須出具專業鑑價機構的鑑價報告。

第三是除力晶公司本身,包括力晶旗下100%持股的7大投資公司,如世仁、力信、智典國際、瑞旺投資公司等,不論是處分固定資產,或其他長短期股票投資,都得納入上述財務監控範圍。

DRAM產業冷!封測廠日月鴻撤興櫃交易 不排除併回日月光 2011/12/12 鉅亨網 記者張旭宏 台北

DRAM封測廠日月鴻 (3620) 今(12)日董事會通過撤銷興櫃市場,並推動公司瘦身計畫,俟適當時機再重新規劃上櫃事宜。日月鴻財務長楊靜宜指出,由於DRAM產業景氣變動劇烈,公司計畫全面退出DRAM封測,轉進、聚焦邏輯IC的封裝業務,據了解,由於日月光 (2311) 已經持有99%日月鴻股份,未來合併機會將相當大。

楊靜宜進一步指出,日月鴻將加強邏輯IC封裝業務,並處分閒置資產,讓公司營運可以獲利,並持續的話,有機會再度推動股票上櫃計畫;不過,若明年產業狀況仍處於谷底,日月鴻不排除再度減資或併回母公司日月光集團。

日月鴻是日月光與力晶 (5346) 在2006年合資成立的DRAM封測廠,營收有9成來自力晶,不過,隨著力晶轉型至晶圓代工、退出標準型DRAM產業後,營運規模隨之萎縮;另外,力晶已將其握有的日月鴻股權全數處分予日月光,結束雙方合作關係,日月光對日月鴻持股比重則增加到99%。

日月鴻財務長楊靜宜強調,目前DRAM大環境狀況劇烈震盪,上半年日月鴻繳出EPS 2.18元成績,不過下半年DRAM供需結構持續惡化,大客戶力晶訂單減少,為了要對股東負責才決議先撤銷興櫃,待業務、營運體質均調整完成後,再重新思考是否規劃上櫃。

今年1-4月日月鴻的單月營收都在3億元以上,5月落至2.08億元,第3季以後單月營收急速萎縮至1億元以下,11月營收更掉到只剩3704萬元,累計前11月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29.9%,在力晶不再下單,在DRAM產業仍在谷底,營運可能呈現每下愈況,使得公司不得採取資產瘦身、業務轉型等方向。

海力士投震撼彈 NAND Flash製程競賽急升溫2011/12/13-連于慧

    正當美光(Micron)和英特爾(Intel)陣營仍沈浸在20奈米製程NAND Flash晶片量產,且應用在自家固態硬碟(SSD)時,勁敵海力士(Hynix)卻無預警宣布成功開發Middle-10奈米世代,暫訂為15奈米製程,預計2012年下半量產,對於NAND Flash產業可說是威力十足的震撼彈,後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東芝(Toshiba)如何應戰備受矚目。

固態硬碟、內嵌式記憶體等需求熱絡,讓NAND Flash產業快速增溫,4大陣營不僅展開蓋廠接力賽,技術製程戰火更是猛烈,三星和東芝分別搶進20和19奈米製程,美光憑藉與英特爾合資IMFT導入20奈米量產,至於近年來動作靜悄悄的海力士,是2011年以來唯一未宣布擴建新廠的NAND Flash業者,在NAND Flash市場勢力逐漸被市場忽略。

不過,在美光發表20奈米製程量產後,海力士卻意外宣布下個製程世代將直接跳到15奈米製程,預計2012年下半量產。目前NAND Flash技術以26奈米製程為主,業界原預期下一步將轉進21奈米製程,然海力士卻對外表示15奈米製程開發成功,且2012年下半量產,技術進度不但抗衡美光,且幾乎已達超韓趕日的水準。

三星和東芝在全球NAND Flash市佔率均超過30%,位居第1、2名,海力士原本穩坐三哥地位,但隨著美光與英特爾合體後勢力大增,讓海力士和美光市佔率出現消長,海力士前幾季市佔率都被美光超越,但第3季又微幅超越美光。NAND Flash業者紛在製程下猛藥,在海力士15奈米製程技術問世後,同業是否跟進推出Middle-10奈米世代技術備受關注。

記憶體業者指出,半導體製程持續往下微縮,恐造成電荷外漏,海力士進入15奈米製程需克服2個難關,包括多晶矽控制閘,以及電荷會從浮動閘(Floating Gate)漏出問題,尤其當製程微縮到10奈米世代,晶片尺寸變更小,控制閘上洞的問題就會浮現,在海力士宣布15奈米製程問世後,將進一步點燃NAND Flash產業技術戰火。

NAND Flash業者表示,傳統浮動閘NAND Flash技術架構在15奈米以前都可持續沿用,但困難點會在10奈米上下的製程世代浮出,因此,東芝、美光業者紛投入開發3D NAND Flash技術,預期會是下一世代NAND Flash技術架構。不過,目前3D NAND Flash技術其實還未成熟,何時導入或從哪一個製程世代切入,目前都還在研究中。

英特爾降財測 美股重挫 2011-12-13 01:19 工商時報【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晶片大廠英特爾周一表示,由於硬碟供應短缺衝擊生產線,因此將第4季預期營收預估範圍下修為134億至140億美元,低於公司原先預測的142到152億美元及分析師預期的146.5億美元。

    受此打擊,周一美股盤中,英特爾股價重挫下跌3.7%至24.09美元。美股大盤也不支倒地,道瓊指數重挫逾百點,跌幅在1.1%,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66%,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勢尤重,跌幅達3%左右。

    英特爾表示,該公司預期個人電腦(PC)銷售會有所成長,然而其營收會低於原先預測,全球PC供應鏈會因缺乏硬碟而減少庫存與微處理器的採購。英特爾也預期,第4季毛利率約在65.5%。

    泰國大水使得電腦製造商的生產面臨阻礙,iSuppli稍早預測,明年首季全球PC出貨量為8,420萬部,低於先前預測的8,800萬部。

    不過並非所有電腦相關廠商,都因泰國大水受損。雖然泰國水災讓電腦硬碟產業受損,但業界龍頭希捷日前表示其損失相對較輕,加上其零件供應商能提供足夠零件應付明年需求,因此除了調升本季銷售預估和出貨量,還調升下一季營收預估。

    希捷預期本季的出貨將達4,300萬部硬碟,公司原先預期在4,100萬到4,500萬部之間;預計營收約28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26.4億美元。

    明年第1季營收預估至少37.5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32.4億美元。希捷預期明年首季毛利率將較公司長期目標的26%,至少還要再高 1.5個百分點。

    硬碟大廠威騰(Western Digital)也由於在泰國的工廠快速走出水患陰霾,提早回復生產,而調升本季(至12月底止)營收預測,預估本季營收至少達18億美元。

    威騰在10月對泰國水患損失進行初期評估時預測,本季營收約介於 10.5億美元至12.5億美元之間。該公司已於本周恢復泰國的硬碟生產線,時間早於預期。威騰明表示,預估本季營收至少達18億美元。

高通回防 低階3G堵聯發科 2011-12-13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明年全球景氣有轉弱的趨勢,因此百美元智慧手機成了3G手機晶片的主戰場,面對聯發科(2454)啟動價格戰來勢洶洶,高通預告明年上半年將推出可搭配低階7系列3G手機晶片組的行動處理器升級版以綿密產品線應戰,能否有效防堵聯發科市占率擴大,業者都高度關注。

    聯發科已準備好拿出cost down效益3成至4成的MT6575應戰,而目前3G晶片領導廠美商高通預計推出應戰MSM7227A、MSM7225A尚未出現cost down版本,但卻在近日宣布推出可支援的雙核心處理器MSN行動處理器MSM8625與MSM8225晶片組,企圖在低階7系列及高階8系列,讓客戶多一層選擇。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在去年股東會即預告「百美元」智慧手機將引爆手機市場新需求;據拓墣統計,光中國大陸智慧手明年就可達1.52億支,2013年將觸及2億支整數關卡。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近期也預告,「百美元」智慧手機興起時間點就落在明年。因此可見,聯發科明年第1季推出cost down版本MT6575,將較目前MT6573成本至少降2成,但效能卻提升,換算整體cost down效益約30%至40%。

    目前3G手機晶片領導廠高通統計,MSM7225與MSM7227晶片組出貨量已超過1億顆,且搭載該兩款晶片的智慧型手機正於全球多家電信營運商銷售,並已在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 QRD,相當於聯發科公板概念的開發平台)已推出的MSM7x27A以及MSM7x25A晶片組。自今年下半年聯發科MT6573推出搶市後,高通也頻頻降價應戰,面對聯發科即將推出MT6575,業界仍未聽聞高通相對應的產品有何cost down版本計劃。

    不過,高通卻以宣布推出兩款Snapdragon S4等級行動處理器MSM8625與MSM8225晶片組,且強調將於2012年上半年在高通第三代QRD開發平台上推出,同時也可作為單獨晶片組出售。

    MSM8625與MSM8225晶片組,這兩款晶片擁有運算速度高達1 GHz雙核心CPU、高通Adreno 203 GPU、以及內建3G數據機。高通也強調,採用MSM8625與MSM8225晶片組的軟硬體可與MSM7227A以及MSM7225A系列晶片組相容。

展訊新平台將量產 聯發科TD市場添勁敵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1.12.13 
中國大陸手機晶片廠展訊(Spreadtrum)宣布,TD-SCDMA的智慧型手機平台已可量產,將正式搶進低價智慧型手機市場。由於聯發科(2454)專攻TD-SCDMA的智慧型手機晶片也預定明年第二季量產,兩家廠商將在TD市場交手。

展訊上周一度被分析師認為11月出貨量不如預期,導致股價下跌。該公司強調,第四季可望達成原訂的1.88億至1.94億美元營運目標(中間值為1.91億美元、季成長3.35%),甚至有機會超標。

展訊並宣布,代號為「SC8805G」和「SC6810」的低價Android智慧型手機平台已可量產,分別適用於TD-SCDMA與GSM/EDGE/WiFi手機,成為該公司首款跨足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晶片。

宏達電vs.蘋果專利戰 明宣判 2011-12-13 01:20 中國時報 【康文柔/台北報導】

    宏達電(2498)上周股價連連破底,最低跌至403元,難忍外資分析師唱衰,市場傳言宏達電槓上花旗環球證券,雙方可能對簿公堂。幸而隨歐債問題有解,宏達電400元關前收腳反彈,昨天開高走高,上漲2.34%,收在415元。不過,與蘋果專利訟訴周三宣判,後市埋下不確定因素。

    證券分析師表示,目前蘋果主要針對Android系統提告,因為這個平台開放而不收費,所以無法直接告Google,轉而向硬體製造商下手。可能促使宏達電等硬體商,轉而投靠微軟的陣營,躲避訴訟風險。據了解,宏達電已做好萬一敗訴的準備,即使部分的舊機種禁售,也會有新產品因應。衝擊不如外界想像的嚴重。

    受低價手機衝擊,及蘋果專利纏訟的利空影響,宏達電自高點墜落,昔日的「千金」,如今股價打了四折,上周還差點跌破4百元大關。市場因而傳出,宏達電對外資分析師提告,不滿外資報告指「產品遭退貨」的不實內容。

    宏達電昨日回應,「不評論任何法律行為」,未否認有此事。公司出重手澄清利空消息,能收多大效用,市場高度關注。不過,與蘋果專利戰未塵埃落定前,昨外資回補宏達電1343張。

    宏達電與蘋果的專利戰纏訟不斷,蘋果指出Android作業系統侵犯專利,狀告賣手機的宏達電侵權,前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判,宏達電侵犯兩項專利,宏達電上訴之後,ITC的最終判決,原定在本月初宣判,之後延到本周三宣布。

    這項判決如果敗訴,宏達電的產品可能在美國禁售,美國市場占宏達電營收逾四成。不過,宏達電在宣判後,仍可請求美國總統在60天內重審判決,之後還能上訴到聯邦法院。

HTC傳可能換掉觸控IC供應商Atmel 規避蘋果專利 精實新聞 2011-12-1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barron`s.com、Financial News Network Online報導,Collins Stewart半導體分析師John Vinh 12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即將在12月14日面臨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蘋果(Apple Inc.)侵權告訴終判的宏達電(2498)目前正在重新設計手機以規避相關專利權。他認為,以先前的公開資訊來看,宏達電可能會將觸控感測器供應商由原先的Atmel Corp.轉換至Synaptics Inc.或者柏士半導體(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Atmel 12日聞訊下挫4.03%,收8.58美元,創11月25日以來收盤新低。

Vinh指出,宏達電目前的手機採用的是氧化銦錫(ITO)觸控面板,這與蘋果的技術非常類似,若宏達電能轉換至Synaptics或Cypress,就能免去侵權的問題。

Vinh同時表示,通路調查顯示Atmel已獲得亞馬遜(Amazon.com)次世代Kindle平板電腦的設計應用,預期可在2012年第2季問世。此外,蘋果則正在為iPhone 5開發一種「In-Cell」觸控面板,這對Synaptics有利。

彭博社、道瓊社曾於12月5日報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宣布,對蘋果(Apple Inc.)控訴宏達電(2498)侵犯iPhone四項專利乙案的終判結果將由原本預定的12月6日延後至12月14日出爐。根據報導,這將是ITC對蘋果對採用谷歌(Google Inc.)Android作業系統陣營的侵權控訴首度作出終判。除了宏達電之外,遭蘋果控訴侵權的Android陣營廠商還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 Holdings Inc.)。

ITC若判定蘋果勝訴,那麼美國可能會因此禁止宏達電裝置進入美國販售。倘若宏達電獲勝,那麼該公司將可望在與蘋果的和解過程中取得有利的條件。宏達電去(2010)年在美國創造了約50億美元的營收,為該公司去年全球營收(91億美元)的一半以上。

科技市調機構Canalys10月31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第3季宏達電(2498)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品牌。Canalys指出,宏達電在Q3超越蘋果(Apple Inc.)、三星成為美國最大的智慧機販售商,自有品牌機種的出貨量高達570萬支,市佔率接近25%;為T-Mobile代工的智慧機出貨量估計則達7萬支。整體而言,全球智慧機Q3銷售量年增49%至1.204億支。

兩岸面板業合作綁進大陸品牌 2011-12-13 旺報 【記者林美姿/福清報導】

    冠捷是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生產組裝廠,作為全球五大面板廠重要的出海口,對於最近政府積極想撮合奇美和友達,宣建生認為,奇美和友達現在合作為時不晚,但政府有決心的話,反傾銷的問題必須解決。因為這兩家面板廠合併後,部分產品市占率將很高,需事先和美國協商,以免受到反傾銷制裁。而且友達也還有官司要解決,因此兩家合併會有不少技術上的問題要克服,但整體來看,兩家合作的方向是好的。

    奇美和友達這兩家面板合計,在大陸的市占率達到50%,宣建生說,若是大陸提高關稅,對台灣的壓力很大。他建議,台灣和大陸的面板業應結合發展,「現在window(合作窗口)還在,再過兩年,等大陸8代線面板產量開出後,就太晚了!不如我們現在就到大陸去談合作,把大陸的品牌一起綁起來。」

    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低,宣建生預估,今年全球電視市場是2億台,明年還會成長5%~10%,達到2.1~2.2億台的市場規模,特別是新興市場中的金磚四國、中東、非洲都可望有兩位數的成長。明年顯示器預估會有3%的成長,但尺寸會變大,主流產品從18.5/19吋提升到21.5/23吋,所以單價會提升。「我樂觀地認為,會有燕子來。」他說。

元太科技子公司Hydis 減資63.5%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1.12.13

元太科技昨(12)日公告,韓國子公司Hydis董事會決議減資346.99億韓元(約新台幣9.1億元),減資比例63.5%,減資後實收資本額199.67億韓元(約新台幣5.25億元)。

元太表示,Hydis減資,主要是彌補過去累計虧損、改善財務結構。

元太持有Hydis 74%股權。

元太指出,Hydis減資純以財務操作考量,由於元太先前都已逐季認列Hydis虧損,因此這次減資不會造成元太業績實質影響,也不會造成元太財報重大衝擊。

研調:單片式及內嵌式已成觸控技術新趨勢 精實新聞 2011-12-13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資深分析師謝忠利指出,觸控面板產業未來1-2年的發展將會比過去玻璃式結構與薄膜式結構的競爭更加戲劇性。現有的外掛式觸控模組、不論是玻璃或是薄膜式,接下來都必須往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sensor on cover or one glass solution)布局,並且逐漸形成單片式玻璃觸控(這裡指的是Touch on Lens、One Glass Solution)與面板內嵌式觸控(in-cell and on-cell touch)之間的競爭。包括單片式及內嵌式觸控技術都已成為觸控面板產業的新趨勢。

根據DisplaySearch定義,傳統投射式電容觸控感應器(touch sensor)主要的兩種結構,分別是玻璃式電容和薄膜式電容,其中,玻璃式電容觸控最主要代表品牌是Apple,而薄膜式電容觸控的領導者則是Samsung。正因為品牌間不同的觸控感應器結構選擇,使得背後各自擁有不同陣營的觸控模組供應鏈,也讓這兩個觸控技術陣營的競爭情勢備受矚目。

事實上,從PDA時代到早期的觸控手機,電阻式觸控技術曾經一度引領風騷,直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正式將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導入智慧型手機應用後,短短不到5年時間裡,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已經取代了電阻式觸控技術,成為觸控面板產品出貨量最大的觸控技術。

如今市面上的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絕大多數是採用外掛式結構,而所謂「外掛式」結構,係以獨立於面板之外的基板(sensor substrate)來承載觸控感應線路(sensor pattern)。這塊基板將會與面板作進一步地貼合。觸控感應線路的基板選擇通常不是玻璃就是薄膜(PET),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型觸控面板技術,或是薄膜型觸控面板技術。

玻璃的優點是,可以承受較高的製程溫度、耐受性高,因此,在進行ITO觸控感應層濺鍍時,往往可以有較好的阻抗值。相較之下,薄膜的阻抗值通常不會比玻璃來得理想,但薄膜在厚度、重量上都比玻璃具備明顯的優勢。

由於觸控面板模組層層堆疊的結構,必須靠貼合來完成,因此觸控模組的最終成本除了材料成本外,就跟貼合的良率息息相關,特別是在進行全貼合的時候。如果能夠提高貼合良率、甚至減少貼合次數,就會成為觸控製程技術的發展方向。

為了減少貼合次數、改善因貼合製程而阻降的良率與成本,目前觸控產業已經有兩種新技術正在發展,而這兩種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取消掉傳統感應線路基板的使用,一是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另一技術則是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

整體來說,單片式玻璃觸控與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均可以減少貼合次數、節省材料成本,同時可以減輕應用裝置的重量,因此,2011年第三季開始,已經有許多系統廠商接收到來自品牌客戶的開發需求(RFQ, Request for Quotation)、希望能夠在2012年的新機種導入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

單片/內嵌式觸控各有千秋 主導力量仍在品牌廠 精實新聞 2011-12-13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單片式觸控技術(Touch on Lens或One Glass Solution)和面板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或On-Cell)因減少多道貼合程序,未來成長潛力備受看好。不過,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強調,若綜合單片式觸控和內嵌式觸控兩大方案的良率、成本、機構設計、控制晶片等各方面條件與品牌考量等複雜因素評估,單片式觸控與內嵌式觸控技術各有千秋,未來的競爭可能不是零和競賽(可能並存),同時主導力量仍將在於品牌廠商,而不會是在面板廠。

DisplaySearch認為,直觀上來看,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應該會比較佔優勢,如果面板廠的良率和報價都有相當的競爭力的話。但即使觸控面板模組結購正朝向簡化與整合的趨勢發展,實際上加計品牌考量等複雜因素後,卻使得單片式觸控和面板內嵌式觸控這兩種技術的競爭條件各有千秋。

主要係因為手機等中小尺寸應用產品具有客製化特性。根據DisplaySearch分析,從電子平台規格、機構設計、附加功能、面板等,都有來自品牌廠商的特定需求,而且手機這類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較短,也會使得這種客製化模式中、要求與接收要求的雙方,彼此間有較多業務上、而非技術上的考量。

如果品牌商採用的是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目前勝華(2384)已量產供貨,TPK宸鴻(3673)預計2012年7月量產),品牌廠商對於觸控控制晶片的掌控權會比較完整,不僅可以選擇合適的觸控控制晶片,來搭配終端作業系統平台,以求達到最佳化,也可因應不同的終端機構設計,針對觸控效能進行微調,而且在觸控控制晶片與面板供應商的選擇上,也較為自由,不易發生單一供應商(single source)的情況。

如果品牌商選擇的是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往往綑綁在一起的元件,就包含了重要的面板和觸控控制晶片、甚至可能還會包含面板驅動晶片,因此,從品牌採購的角度來看,單一供應商的風險較高。

另方面,對於有能力提供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的面板廠(以台灣面板廠來說,包括友達(2409)、奇美電(3481)、華映(2475)等都已開發出內嵌式觸控面板)來說,除非品牌商可以承諾一定的出貨量,否則面板廠恐怕未必願意進行客製化,而多半會希望品牌商可以直接採納面板廠所提出的整套方案。然而,面板廠所選用的觸控控制晶片,卻又未必能夠被品牌所接受、認證。

而若是沒有品牌商的支持和背書,一線觸控控制晶片供應商可能也未必願意和面板廠進行合作開發。更何況面板廠為了扶持自己的供應鏈,也許一開始選用這些一線的觸控控制晶片供應商,但最後往往可能傾向採用相關企業的觸控控制晶片方案,特別是來自面板廠相關的驅動晶片供應商。這對於品牌採購來說,長期合作的風險可能也會提高。

再就和表面玻璃的搭配來看,DisplaySearch指出,如果採用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其實並不容易搭配2.5D或是3D形式的表面玻璃(包括正達(3149)、熒茂(4729)都正朝2.5D及3D表面玻璃開發),特別是當選擇所謂的「大片製程」(sheet type)後,不容易再進行過度複雜的表面玻璃加工。但若是選擇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其與表面玻璃的設計與搭配就會比較自由,因為面板內嵌式觸控的感應線路與表面玻璃無關,就跟外掛式觸控方案一樣。

感應線路的良率成本方面,目前看來,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的良率成本,顯然較高。因為,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一旦在感應線路過程(sensor patterning)中出現不良品,所產生的損失,也只是這片表面玻璃而已,但是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的製程中如果產生瑕疵,就是整塊面板報廢掉。

至於後續的模組製程,DisplaySearch表示,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顯然比較省事些,因為僅需要貼合表面玻璃就好,包括觸控控制晶片、銅箔軟排線和面板的部分都已經整合。而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即使並不需要感應線路基板,但還是必須貼合觸控控制晶片、銅箔軟排線和面板。

整體來說,單片式玻璃觸控與面板內嵌式觸控方案均可以減少貼合次數、節省材料成本,同時可以減輕應用裝置的重量,因此,2011年第三季開始,已經有許多系統廠商接收到來自品牌客戶的開發需求(RFQ, Request for Quotation)、希望能夠在2012年的新機種導入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

不過,DisplaySearch強調,除了對於價值鏈的影響與整合不同外,單片式觸控及面板內嵌式觸控這兩種技術因各有其優、缺點,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可能也不會是零和競賽(可能會依照品牌商的需求不同、而有機會並存),並且其競爭態勢也將不見得僅從技術面考量。

市場推測蘋果將以iMac進軍電視產業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2 】 申文怡

市場傳出蘋果(Apple)將推出連網的HDTV產品以進軍電視市場,而據All Things D網站引述投資機構Wedge Partners分析師Brian Blair推測,該公司可能會推出的電視產品,是整合電視功能的新款iMac,預期蘋果將會推出Apple TV機上盒和蘋果的電視。

Brian Blair猜測,蘋果可望在2012年上半重新打造iMac,並可能將電視功能整合至iMac,以新產品此進入電視市場。倘若如此,那麼「一體成型(All in One)」的大螢幕iMac產品線將整合Apple TV和iCloud雲端運算功能,以進軍電視市場。

Brian Blair表示,蘋果可以既有產品線為基礎,並將螢幕尺寸從27吋增加至32吋,未來更可望擴展至42吋、50吋和55吋,在大尺寸電視市場和對手一較高下。

Blair估計新款iMac將會具備類似Apple TV的功能,擁有串流影音、照片瀏覽以及最新Wi-Fi連網和iCloud功能,方便消費者儲存內容,以吸引消費者放棄目前的電視產品,轉投向iMac的懷抱。倘若蘋果成功說服有線電視業者跟透Apple TV提供內容,那麼結合電視功能的iMac將更具吸引力。

此外,若iMac整合智慧型手機iPhone、平板電腦iPad和多媒體播放器iPod Touch內建的AirPlay無線技術與揚聲器功能,以及聲控助理Siri,再加上42吋以上的螢幕,將可望讓消費者可以在辦公室看電視。

其實,蘋果曾經嘗試結合iMac和電視功能產品:首先是表現不佳的Macintosh TV,之後則嘗試推出蘋果的全螢幕多媒體播放軟體Front Row(不過蘋果推出新款作業平台Lion後,便捨棄了Front Row軟體)。

因此,蘋果究竟是會走回頭路,還是推出破壞式創新的產品,受到市場密切關注。

三星智慧型手機市佔率首度超越蘋果 未來差距可能更大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2 】 郭培仙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旗下手機在全球闖出好成績,市佔率首度超越蘋果(Apple),三星擬定全盤作戰策略,希望將2012年的差距拉大。平板電腦部分,自從亞馬遜(Amazon)Kindle Fire問世後,對三星及蘋果都造成不小的衝擊。

日前國際市調機構Canaccord Genuity公布全球手機市佔率調查數據,以銷售量作為基準,三星在2011年第4季的全球市佔率為22.9%,比第3季的23.2%小幅滑落。蘋果則在10月推出iPhone 4S,手機市佔率從14.3%攀升到20.3%,增加6個百分點。

三星在第4季的市佔率雖然沒有太大成長,但是仍然打敗蘋果,站穩世界第1的智慧型手機製造業者寶座。2011年三星的全球手機市佔率為19.5%,小勝蘋果的18.0%。第3位及第4位分別為諾基亞(Nokia)及RIM,各自擁有15.7%和11.0%的市佔率,HTC與Sony Ericsson排名第5、第6位,樂金(LG)則與摩托羅拉行動(Motorola Mobility)同時排名第7位。

綜觀2011年度4個季度的市佔率數據,三星都與蘋果保持一定的差距。2011年三星手機市佔率,從第1季到第4季分別為22.7%、23.4%、24.5%、23.8%,預計2012年的全年市佔率應該可以達到23.7%。

另一方面,蘋果在2011年第1季到第4季的手機市佔率則為18.9%, 17.7%, 16.0%, 19.0%,預計2012年的全年市佔率約為17.9%,將以6個百分點落後三星。不過蘋果目前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佔有率正逐步逼近三星,近期內演出逆轉戲碼的可能性也不低。

美國財經雜誌富比世(Forbes)認為,儘管蘋果iPhone 4S來勢洶洶,但是三星也不是省油的燈。近來三星推出與Google合作的最新Android手機Galaxy Nexus,即將於12月底在Verizon開始販賣,被視為蘋果iPhone 4S最強勁的對手。

三星Galaxy S3的規格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市場觀察分析師認為,三星應該會選擇在2012年上半推出Galaxy S3,在Galaxy Nexus取得好成績的前提下,若是三星又能搶在蘋果iPhone 5上市前先開賣Galaxy S3的話,很可能可以超越蘋果iPhone的銷售紀錄。

在平板電腦方面,亞馬遜Kindle Fire以低價搶進市場之後,三星及蘋果的市佔率都應聲下滑。Kindle Fire僅售199美元,價格不到蘋果iPad的一半,從2011年10月上市後,就寫下不錯的銷售成績。根據市調機構iSuppli數據,指出第4季Kindle Fire的出貨量約為390萬台,可望達到13.8%的全球市佔率,一舉成為世界第2位的平板電腦廠商,僅次於市佔率65.6%的蘋果。三星的平板電腦市佔率則被認為將從7.8%滑落到第4季的4.8%。

Canaccord Genuity說明,在亞馬遜Kindle Fire登場之後,蘋果iPad的全球市佔率可能會從第3季的74%跌到第4季的53.2%,將減少20個以上的百分點。

大陸明年可望出手救LED產業 合資台廠將受惠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2 】 韓青秀

受到景氣疲弱及業界急促擴產的後遺症發酵,2011年下半大陸LED業界爆發倒閉潮,業界指出,2012年將是大陸LED產業淘汰賽的高峰,預計洗牌效應將先從中、下游產業發起,並有多家上游磊晶廠也將陸續淘汰出局,估計僅有10家左右有機會出線,大陸官方將出手力挽狂瀾,台系廠商可透過與大陸本土企業合作或合資直接受惠。

據業界統計,大陸受到地方政府支持,從2010年開始大量擴產LED上游機台,快速導入245台,2011年又新增了420台MOCVD機台,估計累計目前共有756台。但實際上線的數量遠遠不如預期,初步估計LED上游晶粒業者多達80家,近期已傳出部分業者將出售機台並退出市場,市場傳言,大陸燈飾廠真明麗以及台廠華新麗華等均有意淡出,而太陽能龍頭廠保利協鑫更宣布將全面暫停LED磊晶事業。

業界認為,目前大陸業界較具規模的LED磊晶廠(含台資),將有超過3分之2將慘遭淘汰,預料將僅剩下10家業者有機會勝出,其中,與大陸央企進行策略合作的新世紀、晶電等已找好出海口,具有競爭優勢,至於大陸的三安光電、上海藍光、清華同方、乾照光電等也可望獲得官方重點支持,但隨著挑戰加劇,未來1年內將有多家LED大廠岌岌可危。

此外,大陸LED產業中游的封裝廠數量高達1,200多家,近年來競爭力提升,部分設備國產化比重提高,呈現大者恆大的態勢,而下游應用長家數更多達2,000多家,有國際規模的業者就有10家以上,不過產品同質性高,雖然大陸是全球照明燈具的生產地,但市場濫竽充數情況普遍,需求低迷與生存危機已引發室內照明成為紅海市場。

Veeco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克指出,上游LED磊晶片受到政府補貼而加速發展,然而缺乏管理人才的瓶頸短期難以改善,儘管設備陸續到位,但業界將重新評估市場需求,大陸LED產業的淘汰賽將從中下游率先啟動,其中約有500家同時跨越封裝與應用廠,由應用設計向上延伸至封裝技術,較有機會在殺戮市場中突破重圍。

王克揚表示,儘管大陸日前宣佈淘汰白熾燈時程表,但此政策對LED照明的立即助益並不大,反而引發民眾提早搶購囤積白熾燈,讓不少傳統燈具廠近來大賺一筆,他預期,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大陸LED照明需求可望於2012年下半回溫,但2012年也將是大陸LED產業進入大洗牌的關鍵時刻,只有體質佳、具有技術者才有機會生存。

不過業者也認為,儘管大陸LED產業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淘汰賽,但大陸官方是不會放手讓LED產業倒下去的!從過去面板發展的例子,勢必將推出各種政策補貼扶植本土廠商,近來市場傳出大陸將在年底前推出LED照明補助方案,雖然金額及規模不大,但投石問路的引導作用可望展現,而具有官方背景的企業將成為首波受惠者。

儘管十二五規劃啟動,但王克揚認為,大陸中央針對LED產業吹專項補貼等措施,台廠將難以直接受益,只有和央企合資,並讓央企控股才有機會獲得中央補助,但台廠更不能錯失大陸市場,未來5年將是大陸啟動普通照明市場的黃金年,透過與大陸本土企業合作或合資,進而取得優惠政策,才可望搶下LED照明商機。

LED晶粒廠4Q虧損壓力大 二線廠恐陷赤字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3 】韓青秀

LED產業第4季需求持續低迷,儘管有部分背光急單湧入,但仍難支撐大局,加上跌價壓力及打消庫存等影響,市場估計,第4季恐有多家LED晶粒廠陷入虧損,尤以二線廠較為明顯,LED晶粒廠龍頭晶電雖然營收仍受到淡季效應,但稅後獲利可望維持第3季水準。

受到LED晶粒供過於求壓力,LED藍光晶粒價格在第3季有明顯降幅,有業者指出,9月降幅約有10%,10~11月進入傳統淡季後,在市場競爭激烈下,部分產品降幅也達到10~15%左右,特別是中小尺寸產品需求更為冷清,降價挑戰也更嚴峻,TV背光新機種價格較為持平,但仍有客戶希望持續下砍價格,至於四元LED產品競爭較少,但在2011年下半也有10%的ASP降幅,受到LED晶粒ASP跌價影響,不少業者將再面臨毛利率走跌及營運虧損問題。

LED晶粒廠光鋐表示,受到年底客戶拉貨力道趨緩,11月營收降至新台幣0.79億元,較10月的1.21億元,月衰退達16.8%,此外,產品ASP降價也的確存在,由於價格受到市場供需影響,部分產品跌幅有超過10%,近期市場傳出受到提列存貨跌價損失影響,光鋐第4季毛利率將降至13%左右,揮別第3季毛利率達33%的高水準,加上營收規模降低及折舊增加,光鋐第4季恐將轉盈為虧,不過2011年全年EPS仍有近2元表現。光鋐表示,公司庫存並不高,雖難免會打消存貨,但應不至於造成虧損,對於單季毛利率驟降的看法不予置評。

璨圓10月營收雖小幅成長至3.27億元,但受到TV背光拉貨力道不如預期,11月營收再度走跌至3億元,市場預期,璨圓第4季營收將較第3季衰退13%,約9億元,並在產品組合及產能利用率影響下,單季毛利率也將略低於第3季。

璨圓大陸LED子公司璨揚目前機台導入規模約37台,量產規模約25台,受到景氣低迷影響,估計第4季產能利用率約不足7成,單季獲利仍有困難,受到子公司拖累影響,璨圓第4季仍可能持續面臨虧損,單季EPS約-0.15 元。

泰谷在第4季訂單能見度也不明朗,據指出,第4季ASP降幅也有約10%以上,產能利用率也不到6成,受到稼動率降低及降價壓力,市場估計第4季營收可能衰退2~3成,加上泰谷內部持續進行庫存整理,受到跌價認列損失,泰谷第4季EPS將虧損1.25元,與第3季表現持平。

除了二線晶粒廠第4季恐將持續虧損外,晶電原本也被認為可能將面臨虧損,不過近期晶電接獲TV背光訂單優於預期,雖然採取選擇性接單,但第4季產能利用率有機會維持6~7成,市場預期,晶電第4季營收仍低於第3季,但單季稅後獲利可望與第3季持平,EPS約在0.02元左右。 
顧能:IT服務進入破壞期 2011-12-13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何英煒/台北報導】

    顧能(Gartner)昨(12)日針對未來IT發展趨勢提出報告,該公司指出,2015年前,主要的資訊委外業的營收恐有15%為低價雲端服務所分食。規模近1兆美元的IT服務市場目前正處於破壞期的初始,情況如同廉價航空出現對運輸業所帶來的影響。

    另一方面,到了2016年時,全球1,000大的公司當中,將有5成以上的公司將敏感的客戶資料儲存在公有雲當中。由於全球經濟正面臨強大的壓力,企業被迫要降低營運成本。今年已經有2成以上的企業,選擇性的將敏感客戶資料儲存在私有雲、公有雲等混合架構中。

    Gartner副總裁Daryl Plummer表示,市場趨勢持續的導向消費端化與雲端運算,過去屬於IT部門的責任也移轉到其他方手中。因此,明年度企業的資訊長需要重視「關係管理」,以防管控權流失。

    而2012年後,企業與團體所能取得的資訊大量增加,「如何了解所有資訊」將是一大挑戰。Gartner預期2015年時,財富雜誌全球前500大企業中將有85%以上的企業無法有效利用龐大資料帶來競爭優勢。

    而近兩年所崛起的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今年度在這兩個行動裝置平台開發的應用與個人電腦的應用程式不相上下,但到了2015年時,針對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行動應用程式開發數量將高於電腦應用程式,兩者比例為4比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金台灣未上市 的頭像
    金台灣未上市

    新台灣未上市股票交流園地

    金台灣未上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