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晶董座:太陽能產業將於本季或下季落底 精實新聞 2011-12-15 記者 朱楚文 報導

中美晶(5483)董事長盧明光今日出席中華企經國家傑出經理記者會,針對媒體詢問太陽能產業狀況,他表示,雖然媒體說太陽能是台灣四大「慘」業,但台灣太陽能廠的財物結構還是很健康,雖然短期產業艱困難以避免,整體太陽能產業還在辛苦期,不過預估辛苦就到今年底,而且也還撐得過去。盧明光預計,明年首季隨著裝機量增加將回溫,第二季本來需求量就會啟揚、帶動營運轉好,第三季、第四季也會持續增溫,整體來看,太陽能產業將於今年第四季或明年首季落底。

盧明光也說,多晶矽晶圓現貨價只要是每片1.5美元以下都是虧錢,估計若跌破1.2美元就連變動成本(材料、人工等)都無法負擔(cover)。盧明光表示,如果多晶矽晶圓現貨價能恢復到1.6美元左右,太陽能廠就可以賺錢,若低於1.5美元,則連管銷費用都無法負擔。

盧明光表示,只要多晶矽晶圓售價不低於變動成本,就會繼續生產,這樣較能提振員工士氣,公司也有營業,只是賠掉銷管。不過盧明光也坦承,相較於其他太陽能廠,中美晶相對保守,為了避免多做多虧損,因此減少生產,賠得較少,但營業額也掉得比較多。

盧明光說,其實放無薪假不會是解決營運問題的重點,因為人工成本僅佔1-3%,重點是把原料用完、跌價損失計算完畢,因為無論員工有沒有充分運用到,都一樣賠錢。

不過,盧明光也對台灣太陽能廠很有信心,認為即便環境艱困,台灣太陽能廠的財務能力和資金還可以撐得過去,現在也還沒有看到廠商跟原料廠解約。而原料廠現在也採取除了多晶矽晶圓合約價外,另外提供同等或低於現貨價的多晶矽晶圓供廠商購買,以降低客戶成本。

盧明光也說,隨著今年太陽能產業供過於求嚴重,預計未來2-3年不會有新的多晶矽廠或晶圓廠,整體產業就會恢復健康。整體來看,今年第四季或明年首季將會是太陽能產業的谷底。

另外,盧明光也建議政府可以協助設立太陽能光電廠,但並非是政府直接經營,乃是政府與民間機構合資的方式,委由產業界人士經營電廠,並預計1年內可以順利發電,屆時政府將可以把這個孕育出的太陽能電廠賣給希望穩健報酬率的金融機構,如人壽保險基金等,不僅能拓展台灣太陽能廠的出海口,亦能達到資產週轉率高的目的。

太陽能重挫 明年首季有望落底 【聯合報╱記者黃郁文/台北報導】 2011.12.16
美國太陽能巨擘廠商「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因大規模修改經營策略與重整管理團隊,並下修今年獲利展望,使盤後股價重挫9.12美元;加上德國太陽能模組廠「SOLON SE」日前又提交破產申請,種種負面消息重挫昨天太陽能股表現,其中綠能、昇陽科、達能、新日光都以跌停收市。

美國太陽能電池模組廠First Solar14日下修財測,主要是受天候等因素導致部分計畫延宕,營收僅將達28至29億美元,低於先前預估的30至33億美元;每股稀釋盈餘將達到5.75至6美元。

太陽能市場因供過於求,以及大環境不確定因素,業者普遍認為,短期內恐怕還會辛苦,但經過市場整理後,明年第2季或許有復甦機會。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昨天表示,今年第4季不確定情形仍多,特別是歐洲市場,加上進入產業傳統淡季,第4季將較第3季辛苦。

不過,盧明光指出,明年第1季之後,隨著裝機量陸續回溫,且第2季進入旺季,將可望帶動廠商營運轉好,預計第3、第4季也持續增溫;整體來看,太陽能產業將在今年第4季及明年首季落底。

德太陽能廠SOLON 聲請破產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美國太陽能廠的倒閉風,開始吹向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德國太陽能模組廠SOLON SE宣布啟動破產程序,成為第一家宣布破產的德國太陽能掛牌公司。

    德國太陽能模組廠SOLON不僅當日股價狂崩45.9%、收0.5歐元,昨(15)日盤中又大跌逾15%。由於SOLON為下游模組廠,與國內電池廠都有往來,後續影響值得關注。

    俗語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用在近日的歐美太陽能股可說相當適合。除了SOLON傳出破產的壞消息之外,美國薄膜太陽能廠、規模高居全球之冠的First Solar則因調降年度財測,導致股價重挫21.4%,累計過去1季大跌63.4%。至於另一家太陽能電池廠SunPower則是重挫16.01%、創掛牌以來新低。

    對於全球太陽能產業這波不景氣,歐美已經有不少業者宣布倒閉,中國大陸預估有5成處於完全停產和半停產局面,而且對後市展望悲觀。相對而言,國內的太陽能業者相對樂觀,除了認定美國對於中國所發動的「雙反」調查,將帶給台廠「轉單效應」之外,部分更開始規劃赴美設立太陽能模組廠和太陽能電廠,態度可謂兩極化。

    根據外電報導,SOLON於1998年掛牌,是德國第1家上市的太陽能企業,但過去一年的股價暴跌超過8成。SOLON表示,儘管過去數月與股東、銀行等進行會談,但最終仍是失敗,因此申請啟動破產程序。據了解,SOLON在今年底前有2.75億歐元債務需償還。

    值得注意的是,SOLON為太陽能模組廠,也和國內的太陽能電池廠往來,至於衝擊程度仍待觀察。

    至於First Solar在調降今年財測後,公司表示因整廠設備輸出(turnkey)導致中國大陸地區的產能暴增,使得產業出現結構性的供需失衡,產能增加太多,但系統安裝則因補貼政策調降而持續下滑。

第一太陽能 轉攻大型發電廠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6 】 劉利貞

美國太陽能面板製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14日宣布革新營運策略和管理階層,以因應低迷的市場需求;該公司也調降今年度財測,並表示明年度獲利可能不如市場預期,股價應聲跌至2007年來新低。

第一太陽能執行長艾亨(Mike Ahearn)說,未來三年公司將把重心轉向在美國、亞洲和中東等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廠,與傳統發電業者競爭,供電給當地電力部門,而不再仰賴政府提供補助措施的現有市場。

該公司產線明年起將以80%的產能來運作,並裁減約10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約1.5%,以加速轉向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的建造。

艾亨說,不再依賴提供補貼的市場能夠讓公司走上未來數十年持續成長的道路,擺脫來自中國的尚德、英利、天合光能等近年來迅速成長的對手。

第一太陽能向來是業界指標。今年來由於歐洲政府紛紛削減相關優惠措施,導致主要市場歐洲需求疲軟,加上來自中國的競爭使市場供過於求,造成價格驟跌。

太陽能面板業不僅獲利縮水、成本上揚,且股價跌至數年來低點,數家公司更因而聲請破產。

艾亨指出,太陽能面板業結構失衡,且難以預見恢復平衡的跡象,因此發布獲利預警。

該公司預期,今年度每股盈餘將落在5.75至6美元,營收將為28億至29億美元,低於10月時預期的每股6.5至7.5美元,以及達30億至33億美元的營收。

該公司並預期明年度每股盈餘將為3.75至4.25美元,營收約在37億至4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測的平均每股盈餘7.4美元,令市場觀察家感到驚訝。此外,第一太陽能表示,在公司厲行整頓下,數名主管和員工將離職,包括零件部門總裁卡倫巴赫(T.K.Kallenbach)和會計長詹姆斯‧朱(音譯)。

知情人士透露,技術長貝克(Markus Beck)與其掌管的先進科技部門其他59名員工也將從該公司離職。

第一太陽能股價14日在紐約股市大跌21.42%,15日早盤再跌3.4%,成為每股32.32美元;該股今年來跌幅達75.2%。

台達電 絕不放棄太陽能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儘管當前全球景氣不好,但台達電(2308)持續投入研發,旗下的「桃園研發中心」即將於本月22日舉行啟用典禮。董事長鄭崇華表示,過去40年來,台達電總是在不景氣的時候加碼投資,「現在是這樣,以後還是一樣」。針對近期外界對台達電的營運前景抱持疑慮,鄭崇華也為自家抱屈:「台達電的表現其實還不錯」。

    鄭崇華表示,台達電並不做低階產品加工的事情,毛利率都能維持在一個水準,雖然太陽能產業景氣近期是不好,但台達電的太陽能業務(旗下轉投資的太陽能電池廠旺能)僅佔總體營收的5%,扣掉這一部份,台達電的營運表現真的不錯。

    鄭崇華笑著說,「我老婆最近也在問我,外界好像都說台達電營運不好,真的有這麼差嗎?」他表示,太陽能現在的問題是供過於求,但價格走跌後,未來就可達到「市電同價」、政府不用補貼的局面,對節能減碳大有幫助,「否則世界溫度還要提高好幾度」。

    鄭崇華指出,未來還會開發新的太陽能技術,「絕不會放棄太陽能」。他指出,台達電投入各種產品,都會把損失降到最低,但等到景氣反轉向上,仍然有能力衝刺。他說,從環保節能的角度來看,太陽能還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

太陽能景氣不振 南韓擬重整太陽能產業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5 】郭培仙

南韓近期擬重整太陽能產業,將整體發展走向朝細部分工化發展。根據樂金經濟研究院報告,目前太陽能產業供給過剩,供給需求逐漸減低,業者開始進行成本競逐,原先的垂直整合效果已經不再,下一步應該以南韓大企業為中心,儘速進行細部分工化作業。

日前樂金經濟研究院提出研究報告,說明多晶矽(Polysilicon)等原物料的供給和價格漸趨穩定,模組價格也達到某種臨界點,垂直整合不再能達成太大效益。為促進規模性的經濟效能,只有朝向細部分工化,才能真正節省成本支出。

全球各大太陽能業者中,已經有部分廠商決定縮小垂直體系的運作方式。大陸JA太陽能從2010年開始進行垂直體系的運作方式,至今一直維持穩定情勢,不曾因為多晶矽或矽晶圓等外部需求的不穩定而影響公司營運。

樂金經濟研究院贊許大陸JA太陽能並未輕率地進入已經飽和的多晶矽市場,比其他激進投資的廠商更具有競爭力,JA太陽能除了調整自己的投資速度外,也很努力創造新的需求機會及技術研發。

樂金經濟研究院專任研究員楊成進(譯名)表示,如果想要提高競爭力,大規模的先行投資和拉開技術差距是必要條件,但是在市場不透明的情況下,若是進行攻擊型投資,將會造成莫大風險。未來2~3年將是太陽能產業最艱辛的時期,南韓企業不能期望政府能給予如同過往的保護政策。南韓企業必須自己找出生存之路,才可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Solar3D新型三維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5% (PV-Tech訊)

Solar3D, Inc.近日公佈了其新型三維太陽能電池在類比試驗中的轉換效率超過25%,遠遠超過目前太陽能技術生產的轉換效率。

位於美國加州Santa-Barbara的Solar3D, Inc.開發了三維太陽能電池技術,該突破性技術可使太陽光能最大限度的轉化為電能。高達30%的入射光被太陽能電池表面反射,而更多的則被太陽能電池材料損耗。受光纖設備應用的光源控制技術的啟發,採用創新的三維設計,從而將陽光限制在微型光伏結構內,光子到處反彈直至轉化為電子,實現“一種捕捉陽光的”設計。

Solar3D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im Nelson表示,”這個測試結果很振奮人心。我們正在評估裝配光伏元件的各種方法,如果測試結果能如期地適應光伏元件的配裝,那麼我們的產品性能將達到目前晶矽光伏元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

在完成元件模型後,Solar3D計畫尋找合適的製造商建立合作關係,將其三維太陽能電池推向市場。這些合作夥伴或將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Nelson還表示,” 這個測試使我們對曾經選擇的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利用低價矽生產的高效光伏元件將實現行業中最低的電力成本價。提高轉換效率和降低製造成本,使太陽能發電變的經濟適用。”

太陽能春燕晚至 風力發電將引領新能源發展?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6 】李佳翰

過去幾年,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備受關注,非石化的新興潔淨能源成為市場新寵,不少投資者以及大企業也紛紛投入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地熱能等開發。其中,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的發展最為迅速,除政府大力補貼外,企業也看好獲利前景而大力投資。

不過,在2011年陸續爆發歐美債務及財政危機後,太陽能產業卻突然出現大幅下滑,主要因歐美市場需求大幅下滑,過去幾年的過多生產、盲目擴張導致企業產能過剩、庫存成本大幅上揚,不少企業不堪虧損而紛紛倒閉,或苦苦支撐,儼然已步入寒冬。

而相對於太陽能產業的衰退,風力發電則成為未來幾年最被看好的再生能源產業,該產業也正透過購併、整合,逐漸形成寡佔市場,以避免如太陽能產業般過於鬆散、各自為政、小企業資本不足的窘境。

太陽能產業還有沒有春天?

太陽能產業在過去幾年的繁榮時期大幅擴張,正成為目前產業進行整合的主要原因。但即便整合購併後的大型企業也難以承受因歐美需求大減、產能過剩的成本壓力,紛紛裁員自保,如尚德、英利等。

而為保護自家產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也於日前初步裁定,大陸輸美太陽能電池存在反傾銷、反補貼疑慮,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對此大陸方面則反駁,認為美國正實施保護主義,破壞市場競爭。若美國ITC正式裁決對大陸太陽能電池等徵收反傾銷、反補貼懲罰性關稅,將進一步傷害大陸太陽能業者。

但事實上,太陽能這般的新興產業有著修正、整合的過程實屬正常,就如過去的個人電腦(PC)產業、家電產業等,在蓬勃時期整體產業可能超過數百、數千家業者之多,但隨後則開始整合並步入穩定發展期,轉為成熟產業。

其次,因目前太陽能產業在所謂的新興開發中國家尚不盛行,因為這些國家正面臨快速發展期,所需資源龐大,如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建設成本過高,且成熟度也遠不如石化能源,因此太陽能相關產品仍主要輸往歐美等已開發市場。但如今,這些市場正飽受債務與財政危機,導致需求下降。一旦歐美市場需求復甦、全球太陽能市場日趨成熟,相信該產業仍有未來。

風力發電未來幾年可望投資增加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Pike諮詢公司(Pike Research)發布報告,未來5~6年,風力發電產業的投資將大幅增加,成為潔淨能源市場最具實力的產業。報告預測,到2017年,全球在風力發電項目的投資,將由2011年的770億美元增至1,530億美元,新裝機的累積投資總額將升至8,200億美元,全球總裝機容量(包括陸地與海上風力發電項目)也將由2011年的2.36億千瓦(KW)增至5.63億千瓦。

而未來幾年全球風力發電產業,主要將由亞洲、歐洲以及北美3大市場所主導。其中,北美地區由美國帶領,目前風力發電佔美國總發電量約3%,截至2011年的總裝機容量約達750萬千瓦,預估2013年前將倍增,主要因2012年下半起預計經濟將回穩,企業也將增加投資。

在美洲部分,巴西預計將擴大風力發電投資,希望能在2020年前將總裝機容量由目前的150萬千瓦,大幅增至1,150萬千瓦,將風力發電引入電網,並藉此將風力發電價格,由目前的每小時1,000千瓦166美元,下調至111美元、甚至是55美元的低價位,與水力發電的每小時1,000千瓦27~30美元競爭。

而歐洲雖受財政預算等問題纏身,但仍是全球風力發電最發達與普及的地區,據歐洲風能協會(EWEA)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歐盟27國中的17國目前在建、已批準或正在規劃的離岸大型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38億千瓦,是目前已投入運作的400萬千瓦的35倍之多,預估到2020年將佔歐盟總發電量的13.1%。

預計到2020年,歐盟離岸大型風電前10國將分別是:英國的4,860萬千瓦、德國的3,125萬千瓦、挪威的1,139萬千瓦、瑞典的828萬千瓦、西班牙的680萬千瓦、法國的600萬千瓦、荷蘭的599萬千瓦、希臘的489萬千瓦、芬蘭的429萬千瓦,以及愛爾蘭的378萬千瓦。此外,EWEA報告也指出,歐盟離岸風電在未來10年創造16萬個、未來20年則將創造30萬個就業崗位。

而在亞洲地區,風力發電仍主要由大陸為領頭羊。根據大陸十二五能源發展規畫,到2015年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2020年達2億千瓦、2030年達4億千瓦、2050年達10億千瓦,預計將分別佔總用電量的2%、5%、8%以及17%,預估未來40年將累計投資人民幣12兆元。此外,為避免太陽能產業發生的情況重現,大陸政府將井然有序的發展風力發電,包括重新整合、資源配置改善、不浪費、不盲目發展,以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風力發電將陸、海、空3路並進

根據彭博(Bloomberg)新能源財經風力發電部門調查研究,未來5年陸地風力發電的成本將下降約12%,屆時的設備成本降低、發電效率卻相對提升的情況下,可望與火力發電、天然氣、核能發電等競爭。調查顯示,當陸地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每增加1倍,成本就會降低7%;目前的裝機成本約為每小時1,000千瓦為88萬歐元(約116萬美元),遠低於1984年的200萬歐元。

同時,技術不斷創新也使得發電效率快速提升;加上整體營運和維護成本也因技術成熟而逐漸降低,預估到2016年,陸地風力發電整體發電成本將降至每小時1,000千瓦52歐元。若與目前火力發電平均成本的每小時1,000千瓦46歐元相比,差距並不大,更何況若再把碳排放因素考量進去的話,風力發電的競爭力將非常大。

近來風力發電市場趨勢也漸由陸地走向海上,預估未來幾年歐洲海上風力發電投資將大幅增加,到2017年全球約75%的海上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都將來自於歐洲市場。而對此趨勢,位於亞洲的南韓因在造船產業擁有先進技術,南韓業者較擅長海上風力發電裝置的設計及施工,且擁有製鐵及鍛造的優勢,極具競爭潛力。南韓政府也設定目標,期望將風力產業培育為該國造船業第2,且至2030年前將全球市佔率擴大至20%。

除了陸、海外,空中的風力也即將成為新的能源來源。目前已有美國企業研發新技術,利用雲層中的風力進行發電,而且效率比陸地風力發電更高,因為在高空中的風力約是陸地上的8倍,因此所能產生的風力也增加8倍。

據美國波士頓創業公司Altaeros設計出1款類似內裝氦氣的飛機噴射引擎,可使這款「小飛艇」在聚集風力的同時,也能飄浮在空中,預估每台小飛艇可產生100千瓦的電量,約可滿足40個家庭的用電需求。儘管該技術仍有改進之處,但可望成為未來的風力發電主流,原因之一在於不需佔用陸地或海面容積。

氣候問題是人類無論如何必須面對的,因此,發展再生潔淨能源仍是未來趨勢,尤其在多個國家宣布棄核後。就目前技術水準來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仍是再生能源發展主力,即便目前太陽能產業盤整,相信春天仍會再現,而風力發電的角色也將更益加吃重。

科林33億美元收購諾發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半導體設備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周三同意以價值33億美元的股票,收購同業諾發(Novellus),共同挑戰半導體設備龍頭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科林周三發表聲明指出,諾發在本交易中價值約每股44.42美元,較該公司前一日收盤價溢價28%。此外科林亦宣布將買回16億美元的股票。

    科林預期藉由本交易降低成本,並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維持最新創新技術。科林預計在2013年前,每年可望省下約1億美元的成本。

    Needham & Co.分析師莫克(Edwin Mok)表示,兩家公司的設備用於晶片製造過程的不同階段,策略上而言,雙方合併足以挑戰龍頭應材。

    據科林的聲明顯示,在收購完成後,科林的股東將擁有新事業59%的股權,諾發的投資人則持有其餘股份。雙方預計在明年第2季完成收購事宜。

    科林的總裁暨營運長安斯帝斯(Martin Anstice)表示,科林擁有較多記憶體晶片業者的訂單,兩公司結合後客戶可望一舉囊括前10大晶片業者。

    Stifel Nicolaus & Co.分析師Patrick Ho表示,科林支付合理價格,本交易將讓科林成為全球第4大半導體設備大廠,僅次於應材、東京威利科創和荷商ASML。

力成併超豐 打進邏輯封測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記者涂志豪、楊曉芳/台北報導】

    封測產業併購案再添一樁!記憶體封測廠力成(6239),昨日宣佈以每股25.28元價格,公開收購二線封測廠龍頭超豐(2441),以超豐昨日收盤價20元計算,溢價幅度高達26%,力成預計收購股權比例目標將達30%至50%。

    據了解,力成日前才剛拿下德儀低腳數類比IC系統封裝(SIP)訂單,如今入主超豐,等於已順利在邏輯封測市場搶下第1座灘頭堡。

    力成總經理廖忠機表示,力成選擇入主超豐,是考量到雙方的產品線會有很好互補效應,未來雙方將會進行技術以及產能的整合,將資源發揮到極大化,也期望藉由此次的公開收購計畫,讓力成由過去的記憶體封測市場,跨足到邏輯IC封測市場,超豐在傳統導線架封裝、銅打線封裝等低腳數封裝市場有一定市佔率,合併案將可創造力成及超豐的雙贏局面。

    力成昨日舉行董事會,決議以每股25.28元價格公開收購超豐,此次收購期間自12月16日至明年2月3日,收購範圍最低收購股數達166,061,377股,即佔超豐已發行股本的30%,而最高收購股數預計達282,304,340股,即佔超豐已發行股本的51%。由此來計算,本次收購案總金額最高可達71.37億元,創下國內封測廠併購或收購案的第二高紀錄。

    法人指出,超豐第3季底每股淨值為19.24元,今年前3季每股淨利達1.42元,以超豐過去10年間,每股淨利最好可達5元,最差也有2.5元以上的情況來看,力成以每股25.28元價格收購超豐,對雙方來說都不吃虧。

    廖忠機表示,沒有收購超豐100%股權是不希望動用太多資金,而不以換股方式併購,則是考量到不希望力成的股本膨脹太大,預計在收購案完成後,超豐會舉行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力成將可取得7席董事席次中的5席,並掌握超豐經營權。

    若以力成最低收購超豐30%股本來看,明年可貢獻力成每股淨利約0.5元。

新聞分析-一石二鳥 蔡篤恭撿到便宜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涂志豪】

    力成科技在記憶體封測市場穩坐龍頭寶座,近幾年來一直想要跨足邏輯IC封測市場,雖然力成已與爾必達(Elpida)、聯電針對先進3D IC封測技術進行合作,也買下了茂德竹科大樓建置閘球陣列封裝(BGA)生產線,但因日月光、矽品等邏輯IC封測大廠早已築起高牆,力成一直找不到著力點,能夠一舉攻入邏輯IC封測市場。

    而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發生以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成為電子產品市場主流,行動裝置晶片的高集成特性,讓高階封測市場的進入障礙更高。但金融海嘯及今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也對半導體產業造成結構性的衝擊,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國際IDM廠開始大量釋出委外代工訂單。

    對力成董事長蔡篤恭來說,行動裝置晶片及IDM廠釋單都是機會,但力成在高階封測市場一時之間還找不到合適的定位,當然就轉向爭取IDM廠釋單。力成經過兩年經營,終於拿下德儀的類比IC整合電容電感的低腳數系統封裝(SIP)訂單,於是蔡篤恭決定進軍量大的低腳數封測市場,入主超豐當然就是插旗IDM廠委外市場最好也最快的一條路。

    超豐近2年來不時傳出高層經營團隊倦勤有意引退消息,雖然公司一直否認,但有關封測大廠有意併購超豐的消息仍是一傳再傳,但最後出線的卻是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而力成決定入主超豐,又是在力成拿下德儀訂單後,這顯示蔡篤恭的布局是穩紮穩打,加上超豐擁有龐大的低腳數封測產能,也代表蔡篤恭一石二鳥的牌打的十分成功。

    超豐財務健全,營運績效又好,一直是法人眼中的封測產業績優生,但今年受全球總體經濟不佳影響,每股淨利可能不到2元,算是2000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力成在這一波景氣低潮時取得超豐經營權,算是撿了個便宜,而蔡篤恭也總算圓了跨足邏輯IC封測市場的夢。

茂德債火烈 債權行提損七成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茂德債權銀行團14日完成協商,決定茂德0.1%降息案將再展延半年,2.5%的利率則將先掛在各銀行團帳上,但面對茂德紓困難度加大,各民營債權銀行也決定配合主管機關要求,加碼提列相關準備金到至少7成。

    合庫日前宣布針對茂德聯貸授信餘額已增提至7成,民營銀行跟上公股行庫腳步,包括原本規劃提存5成準備金的台工銀,昨天也宣布拉高至7成;已提存75%的遠銀則表示對茂德已提存足夠,但針對整體授信餘額不排除再增提準備金。

    知情人士指出,茂德債權銀行業者握有茂德的擔保基礎不同,部分銀行僅是信用擔保,因此才打算增提準備金至7成以上;但部分銀行擁有擔保品,卻同樣將提列準備金拉高至7成,顯示對茂德案的信心不足。

    民營債權銀行表示,茂德協商卡在買賣雙方價格、以債作股換股比重及現有法規,目前看來,策略投資人要在今年底前接手茂德的機率不高。

    台工銀指出,手中擁有的茂德債權擔保品是最新的12吋廠,但基於保守態度,決定再提列備抵呆帳準備金至11.54億元,相對台工銀對茂德放款餘額16.49億元,提存比重已接近7成。

    遠銀指出,茂德聯貸授信餘額早已依照保守原則,提列75%備抵損失,年底前不會再加碼增提。茂德債權餘額逾新台幣550億元,其中八大行庫債權介於48~88億元,民營行庫金額則介於18~37億元。

聯電 判罰500萬確定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聯電沒有經過經濟部同意,擅自前往大陸投資和艦遭500萬元事件,即使自稱是以「專門技術」投資,最高行政法院認為,用「專門技術」投資,也是投資項目,昨天判決,聯電敗訴確定。

    經濟部與聯電為和艦投資案對簿公堂,歷經一波三折,經濟部首先在96年間吃了敗仗,當時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技術合作與投資行為是兩回事。因此認定聯電與和艦的技術合作,沒有違背我國的法令,判決聯電勝訴,經濟部應該撤銷對聯電500萬元罰鍰的行政處分。

    不過北高行的判決,沒有獲得最高行政法院的支持,質疑北高行原判決對於技術合作與投資行為的關係,沒有弄清楚。於是,廢棄北高行原判決,發回北高行更審。

    北高行更一審合議庭後來認定,專門技術為出資的一種;而當時政府還沒有開放我國企業對陸資企業投資興建晶圓廠,尤其是,8吋晶圓廠當年仍為禁止項目。那麼,聯電既未向經濟部申請許可就以「專門技術」投資和艦,顯然觸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禁制規定。

    聯電不服上訴,但最高行政法院約1年半的評議結果,認為更一審判決認事用法都沒有問題,因此判決,駁回聯電上訴;聯電本件訴訟敗訴確定。

旺宏打入飛思卡爾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由旺宏(2337)董事長吳敏求親自力拓的車用記憶體市場開花結果,旺宏昨日宣布,該公司序列快閃記憶體獲得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採用,並於其新一代車用儀表顯示方案晶片Qorivva MPC5645S中使用,飛思卡爾為全球車用電子元件龍頭,旺宏打進其供應鏈也宣示車用產品邁入新的里程碑。

    旺宏的256Mbit (3.3V) Serial Flash 32-bit定址技術,與各別區塊的獨立保護功能,可滿足車用儀表板所需的超高解晰度彩色圖像、TFT雙液晶螢幕、以及視訊影像輸入的需求,為目前車用記憶體最大容量,今年6月起已經小量出貨。

    旺宏業務中心資深協理陳慧寬表示,車用儀表顯示設備內建功能日趨多元化,需要更強大的記憶體,旺宏的256Mbit Serial Flash,為業界首顆通過飛思卡爾MPC5645S 驗證而採用的產品,由於接腳數少,因此能協助飛思卡爾達到產品設計簡化,享有更高的成本競爭優勢。

    飛思卡爾為車用電子元件全球第一大廠,提供多樣化的車用電子元件,包括類比元件、感測器與微控制器等,其中在汽車微控制器的市占率穩居全球第一大,每年研發投入約10億美元。新一代的Qorivva MPC5645S晶片為All in One解決方案。

    為了提升車用儀表板應用速度需求,旺宏已發展出多重訊號 (Multiple I/O Serial Flash)產品 -MX25L25635E,它在連續輸出模式下的讀取速度,超越一般的並列快閃記憶體(Parallel Flash)。旺宏也繼續與飛思卡爾合作發展下一代儀表板晶片,提供另一項創新技術-DTR「雙傳輸速率」(Double Transfer Rate),經由記憶體時脈上升與下降的信號,加倍資料傳輸速度,以利於儀表板晶片在記憶體上執行XIP (Execute in Place)的存取功能,而節省了RAM的使用。

衝突管理策略-博通執行長麥奎格裁員…不手軟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 【鍾志恒】

    無線晶片的製造商博通(Broadcom)執行長麥奎格(Scott McGregor),承認他的天生個性是無法避免衝突的。但經過多年歷練,他學會盡力克制,避免沒必要的磨擦以加強團隊合作。但遇到該裁員的時候,他絕不手軟。

    現年55歲的麥奎格偶爾給人友善的感覺,其實個性直率的他常因為言詞尖銳而讓人不快並引起沒必要的紛爭。

    身在高度智慧集中的科技產業裡,加上本身不接受任何失敗辯解的菁英主義者,他明白本性難移,所以只能努力自我克制。他深信聰明頂尖人才只會想跟同樣優秀的人共事。

    他跟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樣,無法忍受能力不好的人。他認為A級的人會顧用A級或B+級的人,B級的人會顧用C級的人,而C級的人只會顧用笨蛋。需求菁英是極需要腦力激盪的科技界裡求生存的叢林法則。

    從事IC設計的博通極需聰明人才。其生產是外包給亞洲公司,而其9,000名員工裡,近6,800人從事研發工作,以相當四分之一營收的金額投注於這個部門。

    已領導博通6年的麥奎格,過去在科技界有豐富資歷。早在1970年代人工智能研發起步時,他同時在史丹佛大學完成心理學士和電腦碩士等課程。並到全錄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工作。

    這裡被他稱為「真正迷人的地方」,因為許多個人電腦背後的技術都在這裡研發出來。像賈伯斯當年拜訪過這裡後,讓他發現圖形介面和滑鼠的潛力,並以之開發麥金塔電腦。

    後來麥奎格跳槽到微軟,為其研發能與蘋果抗衡的視窗作業系統,並在這裡初嘗當管理職滋味。

    後來微軟改變路線,與IBM簽署共同研發協議後,讓他「純科技」的追求變調,不滿微軟為迎合企業需求而在科技上妥協,並因此離開微軟。

    他後來到飛利浦的晶片部門,為公司整頓這個持續虧損的部門。

    他當上管理職後一再告誡自己必須有管理技能,要學會壓抑其爭強好勝的本性以免造成負面效應。他後來發現自己必須有懂得合作的經理人,因為他並非這樣的人,也很難學會此道。

    他回想過去,曾經在其負責但資源有限的計劃裡,旗下分組經理向他尋求協助,但他以對方必須在有限預算下做好其份內工作為由而拒絕協助。他現在承認當年是心高氣傲和「我能做得更好」等情結在作祟。他認為在管理上玩零和遊戲一點都不明智。

    現在身為博通執行長的他,認為過去管理方式不能讓公司持久運作,因此他依循博通的分散組織架構,給個別經理人在其負責的損益表上有明確責任。這跟許多科技龍頭創辦人在管理上一把抓的作風不同。

    麥奎格的作風能放能收。當經理人做錯事時,他會立即出面仲裁。他表示,只要屬下沒把事情做好,又沒有解決計劃時,他會砍人不手軟。他認為這是必須、並且是絕對關鍵的手段,他強調公司不是給庸碌之人安身立命的慈善組織。

    博通在9月宣佈以37億美元併購網路設備晶片商NetLogic Microsystems,麥奎格還把這套做法用在新併購公司身上。

    他認為《推動轉型的手》(Five frogs on a log)這本有關企業併購與管理的書很有用,像其副標強調學得快、做得快、適應快的組織變動指南等深得其心。

    雖他的工作需要腦筋不停運轉,但其嗜好卻相當消耗腦力。其兩大興趣是烹飪和園藝,聽起來很休閒,但一點都不簡單。因他愛種植罕有品種蘭花、肉食性植物和附生植物;至於烹飪則鍾情於具創意分子料理。他表示自己在這些嗜好中得到精神上的解放。

友達:AMOLED應用 大爆發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1.12.16 
友達光電 (2409)副總經理暨移動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吳大剛昨 (15)日表示,智慧型手機仍將是明年驅動中小尺寸面板成長主動力。明年下半年智慧型手機將大量應用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2013年AMOLED將呈「風起雲湧」的成長態勢。

吳大剛昨天下午出席竹科31周年園慶酒會,代表友達領取「創新產品獎」。友達光電以量產全球第一「Super 3D」15.6吋裸眼3D液晶顯示器模組,成為竹科2011年11家廠商獲創新產品獎之一。

面對歐債與美債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日前指出,友達明年不擴充產能,儘量保留現金在手。但是入新技術AMOLED與低溫多晶矽(LTPS)等是明年資本支出重點,新技術提高產品單價,為友達創造最大價值。

吳大剛表示,AMOLED在手機的應用上,明、後年會是兩個觀察重點。他認為,AMOLED將會於2012年起來,最遲在明年冬季。2013年AMOLED在手持行動裝置上的應用,將會呈現風起雲湧的熱況。

他指出,明年中小尺寸面板的最大成長動力,還是會由手機帶動;車用顯示器也會持續成長。他說,友達在智慧型手機用面板的研發和生產上,並不一味追求量。而是不斷找未來新技術平台測試點,同時了解終端客戶對未來需求品味,成為友達新技術開發及進入市場的先鋒。

OLED競局日韓爭霸 Sony重啟OLED研發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5 】梁恩誠

Sony繼2007年推出OLED電視後,近日Sony又宣布將重啟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研發項目,並計劃於未來推出OLED電視產品。如果Sony的OLED電視銷售成功,將可擺脫其電視業務連續數年虧損的情形。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具輕薄、節能之特性。2004年Sony推出 3.8吋、採AMOLED的Palm作業系統PDA「CLIE PEG-VZ90」,當時有人認為未來將是OLED的時代。相較於大尺寸的OLED,小尺寸OLED應用範圍更廣,可用於手機、平板電腦與相機等。

Sony繼之在2007年推出全球首款11英吋的OLED電視,型號為XEL-1,機身最薄處厚度為3mm。OLED電視不需要背光,沒有影像模糊移動的問題,但該款OLED電視雖然圖像清晰、色彩鮮明,但售價過高,高達2,500美元,但由於售價過高,故銷售不順。

Sony於2010年3月在日本國內停止OLE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但近來Sony將再次把重心聚焦於OLED技術。

Sony近期會將焦點從LCD技術移轉至OLED技術,Sony認為在未來3~4年,OLED技術在消費電視市場的比重將增加,因此其電視業務的其中一個部門,即負責下一代電視產品的研發和設計。

2011年11月,Sony預測其2011年會計年度淨虧損達900億日圓,旗下電視業務已連續7年出現虧損,如果2011年第4季在無法改善,電視業務將連續8年虧損。

但Sony不會放棄電視業務。在過去幾年,Sony出售了位於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好幾家電視機工廠,並且不斷提高外包比重,也曾使外界認為,Sony有可能加重代工比例,並收取品牌管理費用。

Sony未來如果想在電視領域保有競爭優勢,就必須擁有研發、生產OLED面板及電視的能力,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也都正加緊研發OLED電視。Sony借助OLED電視,一旦翻身成功,有可望擺脫目前電視業務的虧損局面,但大尺寸OLED電視良品率低、製作成本高,為需克服的困難。

電視是Sony不能放棄的業務,也將是Sony未來整合硬體與軟體的平台,有助於Sony挑戰蘋果(Apple)在內的其他對手。Sony擁有美國13家唱片公司的授權音樂、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與三星電影公司(TriStar Pictures)的電影資源,這些都是Sony的競爭優勢。

因此,Sony除了未來的OLED業務,也要能夠整合硬體與軟體。日本資產管理公司Ichiyoshi Investment Management分析師Mitsushige Akino表示,Sony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以硬體結合軟體,才能與更強的競爭對手對戰。

勝華TFT產線2012年折舊完畢,有助成本改善  精實新聞 2011-12-16 09:21:06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觸控面板大廠勝華科技(2384)繼2011年11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預期12月營收還有機會持穩於高檔水位。展望2012年,部份外資券商對於勝華仍維持正面看法,主要原因是勝華已領先同業的單片式觸控面板技術可望接獲更多訂單、有利於提升產品組合,另方面,勝華旗下1條3代線面板廠的折舊即將於2012年6月份攤提完畢,這對於勝華2012年下半年以後成本結構應有正面助益。

目前勝華旗下共有2條3代TFT-LCD液晶面板產線,其中1條產線的費用折舊即將於2012年6月份攤提完畢,另1條3代線折舊也將於2012年底攤提完成。換言之,也就是從2012年7月份開始,勝華來自3代線TFT-LCD液晶面板產線的折舊費用壓力將可減半,到2012年底,兩條3代TFT面板產線的折舊將全部完成攤提。

儘管勝華強調,由於近年來還陸續有其他新設備(例如觸控面板產能擴充許多)投產,因此,即使兩條3代面板產線折舊完畢,整體折舊成本費用情況,能有多大幅度改善,還是要以實際結算為準。不過,由於面板產線設備折舊金額龐大,一般預料,對於成本結構改善應仍有正面助益。

業績方面,勝華近期受惠於客戶結構趨於健全,部分客戶拉貨強勁(包括iPhone 4S、Kindle Fire等等),以及單片式觸控面板訂單成長等因素帶動,2011年11月份營收接近9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公司表示,12月業績還是不錯,法人預估,勝華2011年12月營收可望持平,整體第四季營收有機會接近250億元,推估將與上季持平、或小增5%以內。而第四季亦應可保持獲利水準,全年每股盈餘估近0.3-0.4元。

平板電腦 重洗面板廠產線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市調單位預估,到2012年第1季時,將有超過一半的小筆電和平板電腦面板將放在六代線和八代線上生產,顯示平板電腦的快速成長,將改變TFT-LCD面板廠的生產策略。

    根據NPD DisplaySearch 大尺寸面板生產策略報告指出,2011年第2季度全球TFT-LCD玻璃的投產量達到峰值,為4,210萬平方公尺,但第3季度降低到3,650萬平方公尺,第4季度將有望達到3,780萬平方公尺。基於價格已落底的情況下面板廠預計將2012年第1季玻璃投片量提高5%,達到3,980萬平方公尺,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預計為77%,這比之前的預測提高了7個百分點,不過受到2012年市場需求仍不明朗,面板廠可能在2012年第1季再次調整產能利用率。

    除了產能計劃,面板商亦計畫開發新規格,例如大尺寸多功能顯示面板、超薄筆記型電腦面板、39”W、 43”W、 48”W 和50”W等節能CCFL和窄邊框LED薄型面板。在可攜式個人電腦應用部分,面板廠計畫減少生產小筆電面板,提高平板電腦面板,預計2012年第2季平板電腦面板面積產量預計將較上一季提高一倍。

    事實上,面板廠同時也在重整平板電腦面板生產策略,如夏普將平板電腦面板放到八代線生產,三星、LGD和夏普生產的平板電腦面板解析度超過每英寸200像素(200 PPI)。友達、奇美電、京東方、華映和瀚宇等廠商計畫於2012年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生產平板面板上。儘管五代線和更低世代線主要以生產小筆電和平板面板為主,但到2012年第1季超過一半的小筆電和平板電腦面板將放在六代線和八代線上生產。

    分析師李昕霖表示,由於大部分面板價格已接近現金成本,提高產量不一定會增加產值。然而提高庫存準備、價格回穩、推出新規格等都使面板廠更加樂觀。

直管型LED前景看好 夏普搶先加入戰局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6 】賴逸安

日本面板大廠夏普(Sharp)於2011年12月14日表示,將自12月15日起推出新款直管型發光二極體(LED)產品。夏普鑑於311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民眾與企業的節能意識提高,認為日本LED市場正逐漸擴大,遂決定推出新款LED產品搶市。

夏普於14日表示,夏普推出的新款直管型LED產品壽命長達6萬小時,且光亮度不會衰退。夏普自2009年8月加入LED照明事業,除了直管型之外,也曾推出燈泡型和業務用的戶外照明設備,銷量穩定。

日本電球工業會已在2010年10月對直管型LED制定標準規格,以及安全性等相關規定。而除了夏普之外,其他廠商也看上LED市場大餅,年末商戰很可能因此變得更熱烈,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日本LED大廠Panasonic電工和全球NAND Flash大廠東芝(Toshiba)旗下的東芝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也都紛紛揮軍,東芝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內部人士表示,直管型LED不論在日本或海外都有望大發利市。各廠不約而同布局的原因,也正是為了搶食市場大餅。

夏普表示,夏普推出的直管型LED不只會在日本販售,未來也將推廣到全球。
廖錦祥閃辭董事長,聯貸案僵局有解?——許文龍給郭台銘面子救奇美電 2011/12/15  商業週刊

一宗董事長請辭案,透露台灣兩大經營傳奇人物——郭台銘與許文龍在經營理念上的歧見。

2011年12月2日下午,奇美電召開董事會,原定議程是討論沒有取得400億元聯貸案的因應措施。如果奇美電再拿不到聯貸,可能淪落為第一個和銀行團作財務協商的面板廠。這個由許文龍與郭台銘共同經營的全球第三大面板廠,正面臨空前危機。

但是,兩點半會議開始,董事長廖錦祥並未開始原訂議程,反倒以健康為由,請辭董事長!

奇美電400億聯貸案難過關,是這次廖錦祥請辭董事長的原因。

銀行為何不放款?寄望郭先增資,才能過關

一位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表示,面板看來風險很大,是銀行不願放款的原因。

更讓人不解的是,經濟部次長黃重球都公開要求「大股東應該先表態」,市場解讀就是要郭台銘先增資,然後聯貸案才可能過關。但身為奇美電第二大股東,鴻海加上旗下創投及個人持股約達奇美電15%的郭台銘,居然至今仍不出手。

當許係人馬廖錦祥請辭的資訊一齣,奇美電股價週一上漲1.8%,以13.45元收盤。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葉婉屏解讀,這是因市場認為只要郭台銘出面,聯貸案就有解,至少可以再撐過1年。

但是,奇美電的困境可就此解決嗎?

除了面板大環境不佳的因素外,按理說,奇美電擁有鴻海這個出海口坐收垂直整合之利,又有想出群創模式的面板老將段行建,外資分析師都認為應能提升毛利率。但是自2010年正式合併後,奇美電每季毛利率幾乎都低於友達,垂直整合的成效未顯現。

郭台銘為何不出手?與許家歧見深又沒主導權

觀察郭台銘每個轉投資產業,小至LED廠先進光電、保護玻璃廠正達,大到香港富士康,都擁有主導權,唯有在奇美電踢到鐵板。

至少在三件事情上,可看出許家和郭台銘的意見不合。

首先,合併後,2011年奇美電爆出反托拉斯案件遭歐盟罰款3億歐元。內部人士指出,許家和郭台銘都認為應該上訴,爭議就在,奇美實業和許家希望先提撥3億元保證金以示配合,但是郭台銘認為應該保留現金,僅繳納利息費用就好,不須全額提撥。而最後是郭台銘讓步。

但這個事件種下了雙方不信任種子,這也是郭台銘最後一次公開為奇美電叫屈。「誰叫Terry郭(郭台銘),馬上就煞到對方,連內部稽核都沒做好,就想直接娶進門」,一位面板業人士觀察。

第二個例子,是中小尺寸分割案,郭台銘想把獲利的中小尺寸面板和觸控面板事業獨立分割出來以上市籌資,相關人士表示,這不是不能談,只是沒人知會廖錦祥,他還是通過媒體才知道這件事,讓他心裏很不舒服。

尷尬的是,原本內部認為分割案會順利通過,早就在橫濱光電展登記了兩個席位,一個給新成立公司展示觸控和中小尺寸,一個給奇美電展示大尺寸。但分割案沒成功,而在展場上奇美電硬是分割成兩個攤位,參觀者都一頭霧水,為何隔著走道,同家公司有兩個攤位,風格還不一樣?
內部人士指出,自分割案未達成共識,雙方很少溝通,所以產生了第三個歧見—— 巴西設廠案。

郭台銘打算分散製造基地,邀請奇美電到巴西設廠,主動出擊獲取訂單。但廖錦祥也是通過媒體才得知此事,更重要的是,許家認為,奇美電都在縮衣節食了,哪裏有錢到巴西設廠,「案子都沒提到董事會就胎死腹中」相關人士說。

新興市場印度和巴西是液晶電視成長最快的地方,三星在兩大市場都是第二大品牌,「敵人都在插旗了,難道我們坐在家裏等死啊?」奇美電內部人員為郭台銘抱屈。

另外,奇美電之前為了扶植轉投資事業,價格雖然比外界高,但合併前的奇美電以在扶植產業鏈的態度一一埋單。合併後,新奇美團隊一切都以價格性能比為考量,價格開得不能比外面高。

許家真的放手了嗎?大事仍須許家董事同意

兩大股東想法南轅北轍,讓大家推測,郭台銘這次是鐵了心不管奇美電,想等許家和奇美實業處理不了、反過來讓步時才插手。

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指出,關於兩大股東爭議,他不予置評。至截稿為止尚未能取得鴻海發言體系回應。

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許家只是把聯貸案這個燙手山芋,公開丟給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廖錦祥僅辭掉法人代表,但是在董事會奇美實業中仍然佔據一席,重大議題還是得取得許家同意。亦即,這次廖的請辭,還不能視為許家已完全放掉經營權給鴻海。這也代表雙方還有一段共識之路要走。

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除非郭台銘拿到經營主導權,否則不可能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現在,兩位在傳統產業與科技業各締傳奇的經營者,把奇美電經營成一個全年可能虧損六百億元的公司。如果兩大股東在經營方向上還是不一致,日後奇美電還是得因為股東經營理念不合,流血不止。受害的不僅是鴻海或許家,還有上萬的投資者。(撰文:曾如瑩,《商業週刊》)

觀察站╱侵權終判再延 王雪紅奔走有功? 聯合晚報╱吳瑞菁】 2011.12.15 
12月12日晚間,王雪紅夫婿陳文琦代妻子在中國北京領得第12屆2011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殊榮,王雪紅缺席的原因是赴美國處理公司訴訟事務;12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又在網站公告了蘋果(Apple Inc.)控訴宏達電(HTC)侵權終判將延到12月19日宣判,這令市場高度聯想著是否是宏達電董座王雪紅在美國奔走的成果!?據資策會科法研究所表示,美國ITC初判到終判其間進行複審階段,複審時雙方是可以再提新事證,而連續延了二周,是否是HTC又提了新事證?資策會科法研究所認為,應該是美國ITC的案子太多,且此案除了侵權問題外,涉及的層面更廣及「公眾利益」。

無獨有偶的是,美國紐約時報在美國時間12月13日由二位大學法學系教授(一位是助理教授Colleen V. Chien,一位是教授Mark A. Lemley)寫了一篇專論,題目是「Patent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探討了美國ITC的權責如何在專利與公眾利益去做權衡。這二位大學法學系教授談到,當美國ITC審理專利流氓(patent troll)與企業的侵權案件時,可以確知的是專利流氓要的是權利金,要的是錢,自然會去檢視專利到底是誰侵犯誰,然而,當蘋果這樣不是只要錢,是自己有生產有銷售的企業,其向ITC提的侵權訴訟,要的是侵權的對象退出美國市場,ITC的判決就牽涉到公眾利益。

一台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裡可能會有25萬個專利,若只是侵犯了2項專利就面臨了不能輸入美國的結果,對喜好HTC的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會有多大的利益損失,這個課題也困擾著美國ITC。

王雪紅貴為宏達電董座,與夫婿陳文琦更是宏達電的大股東兼董事,美國市場目前約貢獻宏達電一半的營收比重,宏達電與蘋果的侵權官司在美國動見觀瞻,不僅牽動宏達電的業績,更也關攸著王雪紅的財富變化。

大陸緊縮銀根 PC供應鏈恐掀倒閉潮2011/12/16-李立達

大陸官方銀根緊箍咒未解除,加上農曆年關將屆,企業擴大籌資因應年終獎金發放等需求,民間資金更為緊俏,產生資金排擠效應,PC供應鏈業者透露,由於歐美市場需求不振,供應商資金調度更形困難,近期部分上游小型PC供應商因年底資金排擠效應,造成融資受阻,讓資金缺口問題雪上加霜,PC供應鏈廠商恐出現倒閉潮。

大陸PC產業鏈在2011年面臨嚴苛挑戰,市場訂單萎縮,加上製造端又遭逢大陸勞動環境轉變,最低工資持續攀高,上游零組件廠早已風雨飄搖,2011年底原本期待聖誕節旺季訂單亦無訊息,更讓零組件業者暗自叫苦,部分廠商預期恐要撐至2012年第2季,才有機會出現轉機。

供應鏈業者指出,每年在農曆年前民間資金供應均會出現吃緊情況,然2011年資金問題更為嚴重,主要係因大陸持續收緊銀根,加上歐美債務問題未解決,全球經濟危機頻傳,使得下游客戶訂單紛縮手,廠商原本期待聖誕節出貨旺季需求並未出現,整體產業環境惡劣。

PC供應商指出,全球景氣面臨二次衰退危機,大陸此時卻雨天收傘,採取收緊銀根策略,讓大陸當地廠商受創不小,從2011年中起便陸續傳出中小型PC供應商已撐不下去,甚至被迫倒閉消息,相關PC業者已針對此情況,要求公司業務單位高度注意,緊盯應收帳款額度,並避免供應商無預警倒閉時,所導致零組件供貨調度問題。

事實上,目前大陸廠商向銀行借款美元利率約6~8%,然看的到卻借不到,大陸官方融資管道不順,部分廠商被迫轉向地下金融籌資,然利率高達13~14%,甚至部分地下錢莊利息已喊到3分6(即利率36%),業者指出,廠商不借還好,借了倒得更快。供應鏈業者表示,部分大陸台廠轉而返台融資借款,導致美元拆款利率持續走揚,目前美元借款利率已達2~3%,且隨著台廠紛返台借款,同樣引發資金排擠效應,近來銀行亦提高對於部分產業借款門檻。

另外,大陸廣東人保廳官員日前透露,2012年將延緩上調最低工資,PC業者認為,大陸原計劃持續調高最低薪資,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然廣東卻逆向宣布延緩最低工資上調,顯示大環境狀況惡劣,較預期更嚴重。廣東亦是傳出中小企業倒閉潮的主要省份之一,在年關資金吃緊情況下,是否會引發更多企業倒閉,已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水災導致硬碟缺貨,加上農曆年前面臨資金壓力,均進一步拉高PC供應商生存門檻,恐將造成更多小型供應鏈廠商被迫退出戰場,甚至導致產業鏈新一波整併潮,目前已出現訂單集中化現象,預計這波倒閉潮衝擊會讓部分大廠市場規模更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金台灣未上市 的頭像
    金台灣未上市

    新台灣未上市股票交流園地

    金台灣未上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