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9-馬嘉珮
台北訊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Cat1=&id=92291
在石油存量僅剩42年、天然氣僅剩61年的未來,以及因二氧化碳而逐漸升溫的地球溫室效應,人們正積極尋求新能源,且必須是潔淨的能源。為了掌握未來能源商機,並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責任,聯電集團旗下聯華電子與欣興電子於2005年11月合資,共同成立了聯相光電(NexPower,昔稱晶能科技),攜手投入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事業。
精妙的營運策略
聯相光電最初直接取用半導體晶圓廠中的廢棄多晶矽基板(在IC製造過程中因不可修補的錯誤瑕疵而報廢)為材,將其重新加工成太陽電池(也稱:太陽能板),然之後決議擴大投資,且經過為期半年的技術評估與策略研究,將發展方向從原有的多晶矽太陽能技術,調整為矽薄膜太陽能技術,同時也是在此時,將公司名稱從晶能科技更名成聯相光電。
為何選擇薄膜太陽能?原因在於大陸已大舉投入矽基板的太陽能市場,在擴廠、產線、產量上都極為可觀,未來必然會走入價格競賽,相對的薄膜太陽能需要更高的資金與技術門檻,且未來有較大的發電轉換效率提升潛力,倘若轉換效率能提升1%,在銷售上就能有高程度的獲益,由此可知聯相光電在太陽能市場上採精優策略。
聯相除了調整技術策略外也投入一項新發展,即是與建築物整合為一的太陽能板,此稱為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 Voltaic),BIPV的太陽能板與一般太陽能板不同的是,BIPV對發電轉換效率的要求較不嚴苛,但卻重視形狀的多樣性與高透光率,形狀的多樣才能裝設於各種建築外觀上,而高透光率有機會讓太陽能板充當建築玻璃,既能發電也不影響室內的採光。
另外各項市場調查也都顯示建築物用的太陽能板將有極大的需量與前景,預計建築用太陽能板未來將在總體太陽能板產量的45%之多,因此聯相決議積極發展BIPV,並成為聯相的第二項重點事業。
雖然聯相光電是經過嚴謹的評估而選定其事業發展策略,但這並不表示日後將一路坦途,目前的太陽能技術及市場可謂是春秋戰國時代,在技術上,即便是有20年以上經驗的技術顧問,都依然會碰到從未遇過的新技術,以及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上,詢問10個太陽能專家會有8種不同的答案,唯一的共識答案只有:必須持續提升發電轉換效率。
由此可知,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依然有許多風險與變數,加上台灣各電子集團也都紛紛投入太陽能發展,角逐者超過10家以上,所以聯相光電仍持續保持戰戰競競、時時謹慎的態度來調整方向與腳步。
「博蒂,BIRDE」的五大主張
專精於薄膜太陽能、投入BIPV是聯相的兩大經營策略,然在此策略下聯相還有其五大戰術主張,這五大主張也正好各有一個英文字可代表,而每個字的字母分別為B、I、R、D、E,唸起來與高爾夫球的低於標準桿一桿的專有術語:BIRDIE(博蒂)諧音。
首先是B,B除了代表前述的BIPV外也意味著Beauty(美觀),表示聯相的太陽能板、太陽能模組將具有視覺美感,用於發電場所及建築物時將不會讓人感覺突兀,同時也藉此提高技術門檻,使其成為聯相的競爭優勢。
其次是I,I指的是Installation,指的是便於安裝,一個太陽能板必須讓客戶容易裝設,這是聯相堅持的理念。
接著是R,R的代表堅穩(Reliability),一般的太陽能板必須有25年的耐用保固,但聯相則是以30年為目標,並對此有更多的投入,聯相目前已建構一個特屬實驗室,該實驗室專門研究如何提升太陽能產品的堅固耐用性,因此堅穩也是聯相的堅持優勢。
再來是D,D為Duplication(複製),言下之意是要讓聯相的產品難以被他廠複製,若他廠能輕易複製聯相的產品,則聯相在太陽能產業就難有競爭力。毫無疑問的,聯相專挑最難走的路,讓他人難以跟進。
最後是E,E即Efficiency,這正是前面所言的高(發電)轉換效率,也是所有太陽能業者所積極追求的,同時也是所有太陽能專家對未來趨勢的一致答案,所以聯相也不能例外,此也是為何聯相選擇薄膜技術,理由即是薄膜擁有較大的效率提升潛力。
正是因為BIRDE的五大主張,讓聯相的太陽能板擁有較佳的效率及品質,現在已有大陸的太陽能廠透過香港與聯相接觸,期望聯相能協助他們改進品質,該廠雖以成本著稱,但最終依然體悟提升品質是無可迴避的路。
靈活面對各項挑戰
雖然聯相擁有好的技術人才、好的計畫策略、以及好的資金援助(聯電),但聯相依然要面臨許多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材料,目前的太陽能材料多數倚賴進口,且太陽能板的成本結構中有高達六成為材料,因此能在材料成本獲得精省,獲利空間就可提升。然而,材料不僅仰賴進口,且供貨吃緊,過去多晶矽晶圓片每公斤10美元的價位早已不復,如今每公斤400美元依然有許多業者搶破頭採購。
更重要的是,若期望用更替材料來抒解缺貨,不僅製程要調整,完成的產品也要重新送測驗證,在日本市場,其送測排隊已經排到8個月之長。另外材料業者也因缺貨而不願與廠商簽長約,這些都是業者所共同面臨的挑戰。
其二是設備,目前台灣的太陽能廠,無論是基板廠或模組廠,皆是向國外業者以整廠輸出(Turnkey Solution)的方式買下,廠內設備佔太陽能產品的成本結構中雖僅5%,但若加上折舊考量進去則高達30%,成為材料之外的第二大成本。
所以設備成本也是太陽能廠的一大挑戰,如果未來太陽能市場確定往大尺寸方向發展,則設備廠的主導地位將更大,反之若往小尺寸發展,則太陽能廠就有較大的發揮機會。
比較欣慰的兩點是,台灣未來在組裝設備上能有較大的掌握度,以及太陽能板所用的玻璃材料,其要求並無液晶面板來的高。
另外,截至目前為止太陽能產業的產供仍極不穩定,前年缺的是訂單,到了去年不缺訂單,訂單蜂擁而入,缺的反而是材料,缺材料以致不能大舉投入擴廠與增購設備,因為即便擴增也無材料可產,所以太陽能廠需要以極靈活快速的供應鏈管理,才能在太陽能產業的戰國市場中立於不敗。
產能全開、迎向未來
雖然產業仍有諸多挑戰,但聯相仍對未來深具信心,並在營運上有諸多成就,去年3月聯相與日本ULVAC公司簽下整廠輸出協議,且第一條生產線已達12.5MW(百萬瓦特)的產能,預計今年底第二條生產線也將啟動,該產線將具有25MW產能。
現在聯相已確立第三條產線,該廠將座落於中科后里園區北側,佔地8公頃,三座太陽能預計到2010年時能為聯相帶來200MW的總產能。
此外聯相也積極提升轉換效率,再加上聯電集團的轉投資事業共有150多家,聯相身為轉投資事業的一份子,有機會與另150家成員共同合作、創造綜效,使聯相在太陽能產業市場中再創卓越。